指间“非遗”:中国“泥金纸织画”的历史传承

时间:2020-07-13 来源: 辽沈晚报

  魏巍用手轻轻拨过织画架上的一排“经线”,又引入另一根金色“纬线”横着织入,如此反复,一幅闪着金光的梯田景观徐徐织成。这里用来织画的“线”并不是织布常用的纺线或棉线,而是由小刀裁成的纸条。

  这种将绘制完成的字画裁成细条,以宣纸穿插其中编织而成的新画作称为纸织画,通过“纸织”使原作带有一种“隔帘观月、雾里看花”的朦胧感。传统纸织画源自唐朝,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中国东南和西北地区广为流行,而“泥金纸织画”则是在此基础上的突破创新。

  魏巍是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泥金纸织画”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这项技艺他已经坚持了三十多年。“将传统的白宣纸替换成刷上泥金的纸,可以增强画的立体感和层次感,使它在阳光下金光闪闪。”

  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在进修美术时,魏巍第一次接触了纸织画。由于从小喜欢美术,很快他就爱上了这种独特的工艺,他称之为“变味的国画”。

  慢慢地,魏巍开始在学校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起初因为技艺不熟练,不少画作被裁断而破损,他便开始在白纸上练习。

  日复一日,魏巍的技巧越来越娴熟,他的心思也越来越巧。“既然白纸可以作为‘纬线’,那么使用其他的材质会不会产生与众不同的效果?”他开始翻阅各种材料,《红楼梦》等中国文学经典都成为了他灵感的来源。

  魏巍最终在多种材料中选择了让画作更加“金”美的泥金纸。泥金纸是用金箔和胶水制成的颜料涂抹在特定的宣纸上制成。

  “泥金纸织画”工艺复杂,选材讲究。从选纸、绘画、裁条等到装裱,需要大大小小十多道工序;“经纬线”裁剪需头尾不断,宽度一致,约为1.1毫米左右;作画的宣纸要韧性强、拉力好;就连工具也有木炭笔、剪刀、镊子等数件。

  自2006年起,为了更好地推动文化传播,魏巍办起了研习所。正因为“泥金纸织画”工艺精美、别具一格,它的“美名”逐渐流传开来,2019年被列为平凉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庄浪县政府为了进一步激发旅游和文化消费潜力,将其作为当地旅游“主打”产品向外推广,如今销量已达1.8万幅。

  市场供不应求,而“泥金纸织画”功夫细、出活慢。魏巍决定招聘更多有一定美术功底的待业妇女学习就业。

  40岁的杨小霞是魏巍的第三个学生,她利用照顾孩子的闲暇时间学手艺,已在研习所“边学边做”了十二年。她说:“在家门口既挣了钱,还学了喜欢的美术,真好。”如今,研习所像杨小霞这样的徒弟已经有50多名。

  近年来,中国越来越重视和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通过鼓励建设扶贫工坊、文化传习所等举措,让许多包括“非遗”在内的传统文化被更多人认识、学习、创新。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省近5000人在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就业,开发文创产品超过6万个。

  魏巍传承创新的步伐也未曾停止。他不仅将织画架改进得更易操作,还将庄浪县的梯田、关山等景观织在了画上,让这份传统技艺“染”上了更多的地方风情。

  如今,魏巍的作品已在全国多次参加展览,下一步,他打算将织画架改装为便携式,以便让外国朋友现场欣赏“织画”之美,让这项技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据新华社


手艺资讯 更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