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春晚舞台上,石丽平的强音震撼全国人民

时间:2021-02-23 来源: 文旅中国

      “我叫石丽平,来自贵州铜仁松桃,是松桃苗绣第七代传承人,我要用传统手工艺为美丽乡村建设增光添彩。”这是今年央视春晚特别节目《向祖国报告》中,来自贵州的石丽平留给观众的一幕。虽然只有短短15秒钟,但她铿锵有力的表达,让许多人都感受到她的荣耀和力量。网友纷纷点评,“石丽平向全国乃至全球人民发出的强音,震撼又温暖,这让我们年轻人会更加关注民族文化、传统文化。”

      “春晚的舞台,让亿万民众知道了我们脱贫攻坚的故事,也让更多人知道了我们对传统手工艺的坚守。”从春晚回到家乡,石丽平通过电话接受了文旅中国的采访。

      石丽平是松桃梵净山苗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也是松桃苗绣的第七代传承人。她传承发扬苗绣手工艺20余年,培养了一大批绣娘,带富一方群众。同时,继荣获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后,正在公示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拟表彰对象,石丽平再次荣列其中。

      提升民族和自信,为中国文化发出最强音

      春晚的舞台上,石丽平依旧穿着那件具有苗族特色、辨识度极强的鸽子花衣服。据悉,这是她第二次穿起这件“战服”。“2020年5月22日,我穿上它走了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通道,积极响应习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尤其从新冠肺炎疫情以后,我更加意识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所以我用鸽子花来祈愿世界的和平和平安。这一次春晚我又穿起鸽子花,这同样是国家最高通道,我同样祈愿世界和平,同样要彰显我们中国的大国担当。”

      春节前,习近平总书记赴贵州考察调研,先后来到毕节、贵阳等地,并深入到农村、社区、超市等。考察当天,也是考察行程的第一站,习总书记就走进毕节市黔西县的苗族村寨化屋村的扶贫车间,了解发展特色苗绣产业等情况。

      扶贫车间里,一件件精美的手工苗绣服装、特色小饰品等吸引了总书记的目光。“你们一针一线绣出来,何其精彩!”他热情地称赞道。被称为“穿在身上的史书”的苗绣,用针线勾勒出流光溢彩的苗族文化。现今,苗绣不仅为继承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文化作出贡献,也成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妙招,是精准扶贫“绣花”功夫下到位的结果。

      考察中,习近平指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特色苗绣既传统又时尚,既是文化又是产业,不仅能够弘扬传统文化,而且能够推动乡村振兴,要把包括苗绣在内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好、发展好。石丽平告诉记者,习总书记的这一番话,是对传统手工艺人们的肯定。“我们要引领这个潮流,让年轻人用起来,苗绣才能活起来。”

      现在的春晚不单单是中国的春晚,更是世界的春晚。2021年,全球170多个国家对春晚进行转播,春晚也将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中国文化上升,为中国文化发出最强音。“在春晚的舞台向祖国汇报,给了自己压力也给了自己动力,所以除了感动,我的肩上更多了一份责任和一份担当。我要思考,接下来如何去保护和传承民族手工艺,如何去创新与发展传统文化,如何去布局完整的产业链。此外,既然作为代表发出了强音,那么文化自信一定要在我们非遗传承人的身上体现,我们更要引领民族文化自信的信念。

      将指尖技艺转化为脱贫力量,助力易地扶贫搬迁

      “苗绣是妇女集体智慧的结晶,我们用颜色、图像和作品来表达心声,我们的所思所盼所想就体现在刺绣中,我们赋予它温度和灵魂。”表达内心世界和对美好的向往,有人用歌声,有人用笔触,有人用美食,而他们用针线。石丽平表示,刺绣这一美好的事物,一直都激励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求,刺绣也激励着他们一步步去勾勒和实现理想中美好生活的模样。

      “我们用了8年的时间完成脱贫”。记者获悉,从2000年开始,石丽平用8年的时间,徒步3万多里路,收集资料,记载记录苗绣历史。并于2008年12月组建松桃苗绣团队,从最初的3名绣娘发展到今天已经是4000多人的队伍,值得一提的是,在让一部分妇女再就业的同时,石丽平也有了自己的品牌。“她们当中有下岗女工、留守妇女、返乡农民工。我们以鸽子花为载体,把我们的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

      此外,石丽平还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设定了100个易地扶贫工坊,一针一线帮助妇女学习技艺。现在,松桃苗绣这样的手工艺在贵州已带动了50多万妇女就业。记者进一步了解到,脱贫攻坚,石丽平做到了三点。首先打开文化产业市场,将产品变成商品,让商品走向市场化,进而带动产业链的运转,助力乡村脱贫攻坚。其次是异地扶贫搬迁,将传统手工艺给更多的人,不单单在贵州,更是在整个武陵山区,甚至延展至云南地区。最后是拉升就业人群,从民族自主品牌构想到完成构架,提升品牌附加值,释放品牌红利,塑造品牌影响力,引领更多的姐妹参与近来,也引领传统工业的发展。

      从国内到国际,扩大民族品牌影响力

      如果说,苗族从迁徙过来是没有文字的,一定会有人为之诧异。是的,他们通过刺绣来记录历史的重大事件和发展进程,他们把衣服称为穿在身上的历史或者穿在身上的天书,意为穿的是自己的密码,除了自己其他人无法解读。所以苗绣,它是一种文化底蕴很深厚的表述,既影响着历史文化的进程,又见证了社会的进步。作为传承人,石丽平一直认为,创新才是最好的传承,使用才是最好的发展,她也坚持保护传承和创新应用两条腿走路,用产业反哺非遗、反哺传承。“我们把传统技艺传承下来,加以创新和运用,这样文化才能活起来。我们今年的主攻方向就是文旅商品,并让产品在年轻一代的身上呈现。”

      对于这一想法的实现,石丽平践行使命担当,制定发展规划,以坚实步伐迈向十四五新征程。“目前,松桃苗绣已销往67个国家和地区,得到了世界的认可。未来,我们将聚焦于品牌的提升和推广,全面实现高端引领中低端的发展。其中,脉络不变,以鸽子花为主题来推动纵向和横向的同时发展。例如,嫁接更多的产品,包括家居、服装、配饰等。让苗绣向善向美的力量去到每个人的身边。”

      “苗族的支系比较多,每一个支系都有自己的地域特征和生活习惯,整个贵州的苗族的刺绣都有自己的定义性。我的家乡在松桃,我们松桃瓦片秀的特征以夸张浪漫和写实写意相结合。在脱贫之后,传统手工艺的社会地位有了明显的提升,表现于人们对品牌的尊重和人们对苗绣的敬畏之心。而我将继续为民族文化发声、发出最强音。”电话里,石丽平依然向往着一切美好,石丽平的一字一句依然那么铿锵有力。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到松桃苗绣技艺中。“‘90后’‘00后’都有了,‘80后’和‘90后’成为主力军。”石丽平欣慰地说,更多年轻人的参与才能让苗绣生生不息。石丽平还开通了抖音、快手等社交平台账号,建立直播团队,对外推广松桃苗绣。

      对于未来,她信心满怀,“乡村振兴就包括产业振兴、文化振兴。苗绣既绣出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脱贫奔小康的美好生活,也将绣出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手艺资讯 更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