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 短视频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蜀绣的文化传承

时间:2022-05-13 来源: 文旅中国

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蜀绣于2006年被正式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蜀绣历史悠久,自东晋以来与蜀锦并称“蜀中瑰宝”,是四川传统文化与技艺的代表。蜀绣作为中国刺绣传承时间最长的绣种之一,以其明丽清秀的色彩和精湛细腻的针法形成了自身的独特韵味,丰富程度成为四大名绣之一。蜀绣以软缎、彩丝为主要原料,针法具有严谨、针脚平齐、变化丰富、形象生动、富有立体感等特点。

蜀绣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蜀绣文化如果不能很好的传承和发扬,是文化的巨大损失。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在郫都区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蜀绣就作出“要在款式花样上多研发、设计,蜀绣作为国礼送出去,让中国的传统非遗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指示精神,其实早在2013年3月25日,习近平的夫人彭丽媛在参观坦桑尼亚“妇女与发展基金会”时送出的国礼礼单,就包含了一款蜀绣“梅花双熊”。可见,蜀绣文化的传承是新时代蜀绣“讲好中国故事”,彰显文化自信,贯通文旅融合,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新时代蜀绣文化传承的新机遇

1、国家层面政策的支持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该文件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会与其所在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及逝去的历史产生互动,在这个互动过程中可以不断强化人们的认同,进而激发人们对文化多样性及人类创造力的尊重。

2012年12月3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蜀绣”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17年我国原文化部联合工信部、财政部制定了《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在此文件基础上,各地基于自身实际情况,纷纷制定了相关计划,四川省制定了《四川省传统工艺振兴实施计划》。

2021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文件中明确主要目标:到202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得到有效保护,工作制度科学规范、运行有效,人民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参与感、获得感、认同感显著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服务当代、造福人民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到203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全面有效保护,传承活力明显增强,工作制度更加完善,传承体系更加健全,保护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在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的作用更加彰显。

客观的说,在一系列国家政策和地方政策的促进下,可以充分说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由民间文化自发运动上升至国家文化发展战略,这对于蜀绣的现代化传承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蜀绣也得到了可持续发展的机遇,其发展也呈现了相应的特色;首先,积累了一批具有高知名度、具有代表性的传承人,郝淑萍、胡慧琴、康宁、黄敏等大师,对蜀绣的传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次,蜀绣在发展和内容生产的过程中,也在不断的探索创新发展的方式,比如在图案上的创新,在传统“熊猫”“锦鲤”素材的基础上,拓展了西方油画、创新美术等素材的内容,以期更好的满足社会大众多元的审美需求。在蜀绣的技艺上,也进行了改革,在传统的素描描绘绣布的基础上,采取了数码喷绘等手段,让图案的设计更加立体;再次,蜀绣还呈现了多元化的传承发展模式,蜀绣文化进校园,蜀绣学院的开设,等等。都拓展了蜀绣传承的渠道,让更多的人更了解蜀绣,激发其对蜀绣的兴趣,以此推动蜀绣的创新性发展。

2、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蜀绣文化的传承带来了新的拓展领域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较2020年12月增长4296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3.0%。2021年我国互联网应用用户规模保持平稳增长,即时通信等应用基本实现普及。在网民中,即时通信、网络视频、短视频用户使用率分别为97.5%、94.5%和90.5%,用户规模分别达10.07亿、9.75亿和9.34亿。

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5G的普及,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凭借其准入门槛低、短视频创作容易、内容碎片化、传播速度快等特点迅速崛起,用户数量呈现几何级数增长态势。短视频改变了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方式,已经成为中国网民的消费、娱乐的新模式,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蜀绣的传承,更应该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短视频推动传播路径的变革。

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在“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普及力度”中也明确指出了要促进广泛传播,适应媒体深度融合趋势,丰富传播手段,拓展传播渠道,鼓励新闻媒体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专栏等,支持加强相关题材纪录片创作,办好有关优秀节目,鼓励各类新媒体平台做好相关传播工作。《非遗公约》的序言也提到:“必须提高人民,尤其是年轻一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重要意义的认识”,要提高公众尤其是年轻群体对非遗的认知,需要在青年群体熟悉的环境下。短视频平台以年轻人喜闻乐道的形式传播文化,成为连接年轻人和非遗的“纽带”,引导他们关注、热爱并主动传承非遗。

短视频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蜀绣文化传承的价值意义

客观的说,作为传统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蜀绣,传统的传播方式是口耳相传的传播方式,是师傅带徒弟的传播方式,而蜀绣文化的传承也具有地域性和空间性。到媒体深度融合时代,各种新兴的传播工具和技术的出现,蜀绣的传播方式就应该变得多元化起来,应该主动的运用新媒体来开展蜀绣的文化传播,通过新媒体快速、便捷的渠道,打破空间、时间的壁垒,让更多的人了解蜀绣的制作工艺,了解蜀绣的内涵,了解蜀绣的知识,引导更多的人参与到蜀绣的传播和保护中。

事实上,蜀绣用成都地区练染的各色散线(较粗松的丝线)或丝线(较细紧的丝线)绣制于本地所造绸缎上。由于选料、制作认真,成品工坚、料实、价廉,长期以来行销于陕西、山西、甘肃、青海等省,颇受欢迎。蜀绣题材多为花鸟、走兽、山水、虫鱼、人物,除以古代名家画作如苏东坡的怪石丛条、郑板桥的竹石、陈老莲的人物等为粉本,又请当时名画家设计绣稿,由刺绣工艺师加工再创造的一幅佳作。蜀绣经过漫长的众多民间绣活取长补短的时间积淀,以短视频的形式在网络中传播,不仅要呈现其观赏性,也要展现其制作过程和技巧所承载的价值与内涵。

1、非遗短视频平台发展现状

伴随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短视频平台喜欢传统手工艺的项目的短视频传播,尤其是非遗的传播,在短视频平台上助力了短视频的文化底蕴,而非遗也通过短视频的助力让更多人了解,二者的牵手,是双赢,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及官方重视。

2018年,抖音在年度报告中首次将非遗作为单独类目列入其中,2019年更是有超过93% 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在抖音上线,抖音也顺势在这一年推出“非遗合伙人”计划,2020年又策划“非遗市集”直播活动。截至2020年初,在抖音短视频平台上进行传播的国家级非遗代表项目就有1200多项,这些短视频的累计播放量高达1000亿次,真正起到了短视频在非遗文化传播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快手短视频平台在2019年推出了“快手非遗带头人计划”,制定了具体的非遗传承人扶持计划,为其提供详细的商业化培训和品牌化产业培训,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传播和继承非遗文化。快手还推出“非遗江湖”IP,整合非遗生态内容,通过悬疑预告片、长图数据报告、线下零距离活动等方式,多维度强化非遗文化特点,最终成功“出圈”,可见抖音短视频平台在推动我国非遗文化传播和创新发展方面也起到重要的作用;西瓜视频和文化部、旅游部协同合作推出“非遗传承在行动”的主题活动,就利用了短视频的主流形式,通过拍摄和记录我国各地的曲艺活动,向广大网民展示我国曲艺文化的魅力和底蕴;其它短视频平台也看到非遗文化蕴藏的巨大市场潜力,纷纷出台各种推广计划和相关活动,短视频已成为传统手工艺非遗传播的重要渠道。

2、蜀绣插上“科技”的翅膀

新时代,伴随新媒体平台的兴起,很多短视频平台也自动肩负起非遗文化的传承,相关短视频平台的流量倾斜和技术赋能更是为传统非遗文化的传播推广提供了有力支持,提供了更多符合当下阅读习惯和审美情趣的新奇玩法。客观的说,当传统文化遇上新媒体技术,让蜀绣插上“科技”的翅膀,在短视频的影像下大放光芒,是具有深刻的意义的。一方面,通过短视频的助力,蜀绣文化的传播会更加有深度,并且也拓展了蜀绣文化的传播渠道;另一方面,蜀绣的文化底蕴和丰富多彩性又为短视频平台的发展提供了灵感与内涵,蜀绣的助力,为短视频增添了文化的底气。

首先要通过短视频的展示,把古老而低调的蜀绣非遗老手艺展示到人们面前,让所有人“看见”。蜀绣的针法,蜀绣的内涵通过影像的传承,更加鲜活,也更加容易保存;

其次是传播,“如果要传承的话,首先必须要有传播”,利用新媒体技术为老艺术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在短视频平台中传播,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短视频通过新媒体平台的传播,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让蜀绣走更远;

最后是传承和创新,如果蜀绣的传统手艺脱离了现实的生活,与现代生活渐行渐远,那么蜀绣的传承也会更加艰难,在互联网时代,蜀绣更加应该“飞到寻常百姓家”,接地气,让更多的人关注蜀绣,通过新媒体平台,让庞大的新媒体用户群为蜀绣带来更多的流量关注,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媒介技术的引导下,让蜀绣的传承人通过口头讲述、文字书写、现场演示、技法讲解等方式将自己拥有的蜀绣技能、技艺或文化内涵等以短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通过影像的内涵在叙写、生产、共建中实现了二次加工。

短视频助力蜀绣文化传承的创新表达

长期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连结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用优秀的“短视频”传播和展示蜀绣文化,可以让更多群众了解蜀绣,弘扬优秀文化传统,不断激发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豪感。非物质文化遗产蜀绣是我们川蜀人智慧的结晶,它直观地反映了我们社会发展的这一重要过程。非物质文化遗产蜀绣短视频的传播可以实现全面系统的记录,制作更加精简、更有创意、更有趣味性的短视频,力求用高质量的内容逐步扩大非遗项目蜀绣文化的影响力,有效提高蜀绣的表现力,做好蜀绣文化的宣传和保护工作,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蜀绣文化更好地传播和发展下去。

短视频行业发展至今,逐渐进入良性的健康发展阶段,用户规模快速增长。优秀短视频创作者在用不同方式讲述着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蜀绣文化。尽管审美风格不同,讲述方式各异,有的精致、有的有趣,有的好玩、但都鲜活蓬勃。时代需要更多把蜀绣故事讲得有意思、有意味、有意义的“拍客”,用有正能量、有感染力的作品去展示蜀绣文化。为突破当下蜀绣短视频的质量存在良莠不齐、粗制滥造的现象,使蜀绣文化内涵、审美特性、价值表达等进一步放大需从最基础的“展示”上去更新呈现方式,在蜀绣短视频创作中增加“故事性”、“趣味性”和“创意性”的表达。

1、故事性

短视频虽然时长较短,但要使非遗影像“蜀绣”在短视频平台的海量信息中不被淹没脱颖而出,“故事性”的框架结构和叙事的逻辑都必不可少,包括台词等表达都是不可忽视的因素。短视频故事的逻辑结构线必须清晰,即先拍什么,再拍什么,最后拍什么,前面讲的和后面的内容有什么联系,如何反应和表达主题等。优质短视频,既需要素材有故事有内涵,也需要精心构思把好故事讲好,向受众传递信息、情感、思想。在蜀绣短视频创作中,要充分的发挥短视频的视听语言优势,做到保证视频内容专业性,还应兼顾内容叙述的完整及逻辑的合理性,不仅需要剪辑等技术,更需要叙事的技巧。用镜头“讲”好故事,方式路径并不唯一:叙事节奏无论舒缓还是紧凑,贴近生活、直抵人心的作品才有意味。要用历史、用事实、用科学、用文化、用情怀讲好蜀绣文化故事。

2、 趣味性

时代发展,应融汇时代潮流,蜀绣短视频兼具“趣味性”和“文化性”,才更会引发用户的关注和参与。由于现代人工作生活压力都较大,在零碎的时间空隙中,如果看到的非遗视频是正统无趣的说教式,效果可想而知,但如果是融入一些趣味性表达的方式,内容创作中融入了年轻人的兴趣,有趣的灵魂是这类群体中流行的标签。同理,非遗短视频在传递非遗价值的同时还要让短视频的内容变得独特、有趣。在蜀绣短视频的创作中,通过创新的方式,让蜀绣增加趣味性,并充分结合当下人们所热衷的流行元素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使非遗文化变得形象生动,也能实现蜀绣的创新性的发展,并且让更多的人知道蜀绣文化。比如:抖音话题“#皮一下很开心”,累计播放次数达到291亿;“#我变脸比翻书还快”累计播放次数83亿。都远超过“#非遗合伙人”30.7亿的累计播放次数。由此看出,吸引用户不只是主题类容,还有表现形式。

3 . 创意性

“特效剪辑创意性”则是短视频最核心的因素。经历历史长时间淘洗的蜀绣往往给人一种正式、严肃、深厚的错觉,与一些短视频平台营造的轻松、娱乐、搞怪的氛围有所不融。如何使蜀绣平民化、接地气且不失文化积淀和高妙技艺表达,在制作蜀绣文化短视频时就应适时地加入具体的场景,找到蜀绣文化和现代生活的契合点,将之变成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这就需要蜀绣影像从表现方式、拍摄方式、配音速度、剪辑节奏、特效模式、音乐搭配等方面创新求变,根据不同的技艺策划不同的制作模式,从技术方面弯道超车,通过剪辑或特技特效等技术建立共性化场景或个性化场景,从而使非遗的受众真真切切地感知蜀绣现场。蜀绣多元化的表现,正是蜀绣“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尝试。并通过短视频平台本身所具有的社交功能来加快蜀绣文化信息的传播,逐步建立起用户和平台、用户和创造者,以及用户和用户之间的多方位互动,一起推动蜀绣文化短视频不断向前发展。

综上,短视频作为在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媒介,以其内容丰富性、形式多样化以及传播效率高等诸多优点而广泛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已经成为人们分享观点、记录生活的主要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蜀绣具有厚重的历史积淀,是值得继承和发扬的优秀传统文化。短视频与蜀绣的牵手,是传统文化与新兴科技的融合,是传统文化插上“科技”的翅膀的融合,是蜀绣继承性发掘,创新性发展的表现。

(特邀作者:涂娇娇,四川传媒学院教师,长期从事摄影摄像与短视频创作研究)

本文是四川传媒学院2021年度科研项目《基于非遗项目蜀绣文化传播的短视频创作》的研究成果(川媒院【2021】122号-47)。



手艺资讯 更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