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人徐文浩:做鞋不单是一门技术 更是一种责任

时间:2020-09-09 作者: 象里来源: 中国手艺网

      徒弟三鞠躬,敬上尊师茶,师父诵读师训,送传承工具。

 微信图片_202009070943053_meitu_1.jpg

徐文浩给师父何凯英敬拜师茶

      2014年11月27日上午,老字号内联升“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何凯英的第二次收徒仪式举行。两位徒弟由此跟随师父,正式学习千层底手工布鞋制作技艺。其中年纪较小的徒弟徐文浩彼时28岁。

      我是内联升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徐文浩,我的师父是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何凯英。

何凯英.jpg 

师父何凯英

      何凯英,完整、全面掌握内联升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一针一线,皆有章法,复杂多变,炉火纯青。他的制作工艺特点可以概括为“一高四多”:即:工艺要求高、制作工序多、纳底花样多、绱鞋的绱法多、品种样式多。

 内联升 054_meitu_3.jpg

徒弟徐文浩

      徐文浩,生于北京,父母均是内联升职工,自小在内联升的厂里长大,对布鞋有着天然的喜爱和兴趣。可以说制鞋厂就是他的游乐场,鞋底、鞋楦都是他童年最熟悉的玩具。

      一切从零开始

      “从小在厂里长大,拜师学艺会更容易吧?”

      “这个真不是。”

      何师傅选徒弟的第一道关,就是坐。

      “最初自己不动手,光看着师父做,就得坐好久。”入行的基本功是坐马扎,做鞋的人有句行话:马扎一坐三道弯,腿弯、腰弯、脖弯。徐文浩回忆起那段日子说到,当时也不适应,坐的时间稍长就很累,我就坚持保持定力逐渐适应。观摩师父做活大概两星期,初步了解制鞋流程后,才开始动手操作学习。

内联升 053_meitu_4.jpg 

      正式拜师前,徐文浩跟着何凯英约有三年时间,学画脚样、订做鞋、练习基本功,每一双鞋都当作工艺品看待。学徒要经过“三年零一节”(即三年零一个节气)才能出师,没有教案,没有课本,师徒只能循着“口传心授”的教学模式,一点点磨合,一步步摸索,传承近百道工序的手工制鞋技艺。

      “我很幸运能被选上。现在国家重视老字号,行业发展有潜力,这是我想当徒弟的原因之一。”这是徐文浩在经历过其它一些工作后深思熟虑下的决定,他无法放弃对制鞋的热爱,最终回归初心,加入内联升。

      虽然徒弟们拜师前已进内联升工作过几年,但师父要求,之后他们一切都得“从零开始”。从基本功到帮样设计,再到制鞋工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内联升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一针一线必须严格遵守技术标准。“做双鞋不难,做一双好鞋就难了,懂得用巧劲,静下心才能端这碗饭。”

 内联升 059_meitu_5.jpg

      穿针引线间,何凯英道出了学好这门手艺的要领,“就拿这最吃劲的工序‘纳鞋底’来说,‘一’字底布鞋每平方寸不多不少正好81针,整双鞋至少2100针。要学会、学精千层底布鞋的制作技艺都有一个过程,毅力、耐心和悟性缺一不可。”

      “工必为之纯,品必为之精,业必为之勤,行必为之恭,信必为之诚。此师训,为历代内联升传承技师行为准绳。”

      徐文浩真正的拜师学艺生涯,便从师父宣读完内联升传承百余年的师训、喝过拜师茶、送出给徒弟的鸭嘴钳等四样一套的手工制鞋工具后,正式拉开序幕。

      一双完整的布鞋,涉及工具达40种之多。做鞋如绘画,讲究手感,一口气做完,才不会破坏鞋的整体性。

      做双鞋来 硌自己的脚

      徐文浩想起刚学会订制鞋时,师父鼓励他为自己做一双鞋。徐文浩欣喜地拼命往鞋底里塞棉花,师父上前劝阻“棉花别放太多了”,徐文浩却想:“棉花多才软和,舒服,人得善待自己嘛!”师父也就不再多说。

内联升 055_meitu_6.jpg 

      鞋制成之后,徐文浩美滋滋地穿上出去溜达了一圈,回来立马脱下了鞋向师父认错。压实了的棉花硬邦邦地顶着脚弓,走不了几步就疼得不行。他不得已又把鞋拆了,把棉花掏出来……这时师父才来再次详细讲解其中的道理和技术要领,并对他说“不让你小子吃亏,你印象不深!”

      师父更倾向于在实际操作中教学。徐文浩回忆何凯英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做错了,受累了,才会印象更加深刻”,至此方知师父的良苦用心。

      “老实做人,踏实做事,可别好高骛远了。”回忆完这件趣事徐文浩说道。

      感动的三个“第一次”

      徐文浩形容自己是个爱较劲、不服输的人。记忆中初学时在“绷楦”这步上没少下功夫,“刚开始总是看不好鞋的歪正,经过师父提点,不断练习以及慢慢纠正,提高了技术,算是攻克了第一个难关。”

      还记得当时做的第一双鞋,因为初学时技术不熟练又着急,不小心锥子一下扎到手里,还是师父帮忙上药包扎,告诉他心态放平和,一步步慢慢来。

内联升 056_meitu_7.jpg 

      刚出师承接私人订制第一单,徐文浩遇到了一个年迈的老太太。老人已八十多岁,但身体硬朗,自己穿针也不在话下。但苦于“落趾”,一直买不到合适的鞋,行动不便,平日里都不愿出门。这种情况下,订制鞋就起了很大作用。“老太太穿上做好的鞋,在店里转了好几圈,回来跟我说了好多句感谢。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做鞋真的非常重要。”

      回头看向来时路

      天赋型还是勤奋型?徐文浩显然属于后者。学徒时期,他会将一些技术要领、注意事项和心得体会,以及做鞋时遇到困难的解决办法记录下来,加深印象的同时,也方便查阅复习,直到现在这个习惯依旧保持着。

      回想起学徒期结束考核时,自己做的一双圆口布鞋。随着技术与眼光的提高现在再看,只能说是一双合格的布鞋,但并未达到精品水准。“我想通过经验累积和深度学习,使自己的技术更加完善和提高。”

内联升 086_meitu_8.jpg

      师父以前总说:“我有两个梦想,第一是做品质最好的鞋,第二能把做鞋这个手艺传下去。”这两句话对徐文浩的影响很大,让他明白自己所继承的不单是一门技术,一门手艺,更是一种责任。

      “非常感谢师父对我的教导和栽培。值此教师节,祝愿师父身体健康,生活幸福!’将做鞋这门手艺发扬光大、薪火相传’的责任我会一肩扛起,徒弟定不会让您失望!”这也许是教师节里所有师父都想收到的礼物。


      文中部分资料参考中工网、北京青年微信公众号

      部分图片由内联升提供,禁止商用,转载请注明来源。


手艺资讯 更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