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缂丝传承人顾建东:白经彩纬复如斯

时间:2020-04-02 作者: 郑真鑫来源: 中国手艺网



  顾建东 顾建东,苏州缂丝织造技艺传承人,工艺美术师,参与《延禧攻略》部分团扇设计制作与监督,“锦绣前程——中国当代织锦、刺绣艺术展”参展嘉宾之一。

  ↓↓↓

  

 △《延禧攻略》非遗技艺介绍 | 缂丝篇

  

   缂丝,起源于汉魏,盛极于南宋,由于图案与底色间呈现一些断痕,犹如刀刻,因此被称为“用刀刻的丝绸”。2006年苏州缂丝织造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锦绣前程”展览缂丝作品《虢国夫人游春图》

  

  “锦绣前程”展览缂丝作品《簪花仕女图》

  取材于唐代画家张萱的画作《虢国夫人游春图》和《簪花仕女图》,采用横织竖裱的方式呈现。

  前不久,顾建东团队参与了2018年热播剧《延禧攻略》部分团扇制作工作。

  黄色纱贴绫绢桃树双鹤图团扇

   故宫复刻版《延禧攻略》皇后款

  

  

  寿桃、仙鹤、灵芝象征长寿,扇形为寿桃形,寓意美好,雍容贵气。

  红色缂丝海屋添筹图团扇

   故宫复刻版《延禧攻略》高贵妃款

  

  

  “海屋添筹”是古人向老人祝寿的一种纹饰。画面中波涛汹涌的大海正中,有山石竹子和寿桃。此扇仿清宫团扇制作,彰显皇家气质。

  米色纱贴绢桃树仙鹤图乌木雕花柄团扇

   故宫复刻版《延禧攻略》太后款

  

  

  与皇后的“黄色纱贴绫绢桃树双鹤图”构图相近,寓意长寿,选用的米色纱古朴淡雅,雍容庄重,又不乏书香气。

  古人用“妇人一衣,终岁可就”来形容缂织的繁琐。一个从事缂丝几十年的手艺人,一天只能织出两三厘米的缂丝。顾团队现今有30多人,剧中一把扇子要一个人做半个月乃至一个月时间,做框再耗时一个星期左右。

  

  图中一幅18米长的长卷缂丝需要9到10位老师傅2到3年时间才能完成

  缂丝的制作,一般以生蚕丝、彩色熟丝为经线,纬丝按照预先描绘的图案,用小梭子分块分段缂织,每种色彩的纬线都与图案中的经线交织,不贯通全幅,因此也叫“通经断纬”。

  

  

  过去的戗色较为工整,颜色是逐层过渡。但现在图案上多用“乱戗”,即把颜色斗合在一起,愠色过度更显自然,细腻度和难度也都有所提高。

  

  

  空白部分经纬线材质相同,竹子的用色一反传统常用色彩,制作手法采用拼丝、勾、搭戗等。

  
从2013年开始,我就决定不对外,哪怕生意再少,也要做定制,服务好客户。——顾建东

  顾建东从小就迷上了缂丝,从学校毕业后拿着手中仅有的8000块钱创业资金成立了自己的团队。他的团队在缂丝行业里属于较年轻化的一支队伍,顾带领30多个师傅从开始到现在,无论是在资金上还是新人的培养上,遇到的困难数不胜数。

  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传统工艺的创新问题,“有创新才会有更多的生命力”,顾建东在“锦绣前程”展览研讨会上听到这句专家发言后感同身受。

  

  顾建东很早便意识到自己一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扩充知识范畴去创新尤为重要。

  学习美术时,老师有句话让他印象颇深:“不要再用传统眼光去看待自己的作品,更多的,应该从欣赏的角度理解自己的作品,那时你会发现自己的作品完全不一样了。”

  于是他更加坚信要花更多时间学习画画。哪怕再忙也要不断学习,传统工艺真正走上创新之路,不能单纯局限于过去的作品,“那始终还是过去的圈子”。顾建东希望把这个圈子开一个口,让新理念照进来。

  有了这个信念,顾建东从2013年开始便决定不对外,哪怕生意再少,也要坚持做高端定制,服务好客户。只有客户的直接反应才是真正从欣赏角度出发去评估自己的作品的。也正是因为这个理念的促进,团队的订单量从半年10幅提高到了60幅左右,让他很是欣慰。

  

  

  随着审美渐渐提高,顾建东对缂丝作品也有了更严格的标准。

  
每家扇子都有各自的特色,无论是宫廷的还是复古的,做面料的时候都要尽量去靠近它。——顾建东

  

  每拿一批扇子和面料过去,顾建东都会和长期合作制扇的徐师傅一起探讨每把扇子适合的扇杆材料、粗细、边缘的宽度和厚度问题。

  绷扇面的时候,需要在潮湿和干燥两种截然相反的环境中尝试摆放,确认不会变形后,再把扇子进行切割、封面,确保扇子整体更加还原,质量过关。

  

  顾建东的作品中小尺幅居多,他希望缂丝不仅仅是收藏,更多可呈现它的实用价值。既与居家环境匹配,又能衬托出主人的内涵和气质。就像《延禧攻略》,从一部剧结束到最后,扇子可以持续用下去。

  

  如今团扇针对女性用户居多,顾建东就慢慢设计一点男款出来,循序渐进,寻求改变。

  

  此团扇设计时大幅留白,简约儒雅,适合男性使用

  越是年代久远的技艺,越存在传承问题。从事者减少,精品也就日渐稀少,这就是一幅作品虽看来构成简单,价值却不菲的原因。新人融入进来需要时间积蓄,越是小众的东西,越需要引导。

  我教的人可能不会把做缂丝当成职业,但我希望未来,即便五六十岁的老师傅不做了,至少还有一批年轻人记得这门手艺,这就是我个人能做到的了。——顾建东 

  如今团队织造的缂丝不只是挂画、团扇,还有鞋子、背包和香囊等一系列的作品,还曾接到来自美国定制的缂丝背带订单……而这些正离顾建东心中“让缂丝走进大众生活”的目标越来越近。

  文章版权归《中国手艺网》所有,欢迎转发朋友圈,

  部分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转载请注明来源。


手艺资讯 更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