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7天,我们一起追过非遗影像 ——2020“云游非遗·影像展”的“四新”记忆

时间:2020-06-18 作者: 程丽仙来源: 中国文化传媒网

6月8日至14日,作为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全线上推广活动的“云游非遗·影像展”在8个网络平台同期举办。7天超8.7亿次总播放量的背后,是空前丰富的非遗影像内容——1600多部非遗传承人记录影像(纪录片)、1万多首音频、8万多个用户上传的视频内容,以及留给公众的非遗影像展“四新”记忆。

构建非遗传播新场景

这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设立14年来举办的第三届非遗影像展。

2018年6月7日至9日,以“记忆、生活、传播”为主题的首届非遗影像展在山西平遥举行,展映了30部(集)以非遗名录项目和传承人为对象拍摄和创作的、展现我国传统文化的纪录影像作品;2019年6月7至10日,第二届非遗影像展在浙江象山县举办,包括3场主题论坛和30部(套)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记忆的影像作品展映等活动。

前两届非遗影像展均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和国家图书馆联合主办,协办方包括举办地当地政府机构和非遗保护中心及相关研究机构等。正常情况下,2020年的第三届非遗影像展应该与前两届相似,但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文化和旅游部首度尝试“云游非遗”全线上推广。

4月中旬,“云游非遗·影像展”牵头承办方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正式接到承办任务。“为什么是我们牵头?因为协会有成立于2017年5月的网络表演(直播)分会,大部分网络视频平台都是协会会员。”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秘书长潘燕告诉记者,接到任务后第一时间就联系了各网络平台,甄选出有代表性的几家,如长视频平台优酷、腾讯、爱奇艺,短视频平台抖音、快手,以音频为主的酷狗音乐,年轻人二次元网络社区哔哩哔哩(B站),加上社交平台微博,一起于5月初开了第一次联络会。

“在实现基础的播放、展映的目标之外,我们希望有更多的青年人参与进来,希望引起全社会更多人对非遗的关注和互动。所以,最终确定了这8家网络平台联合承办,以充分发挥互联网传播的力量,并借力互联网构建非遗传播的新场景。”潘燕说。

拓宽非遗影像新边界

在迅速搭建起科学合理的策展组织架构后,接下来的重头戏是“展播什么内容”。

“往年非遗影像展的线下活动是重要板块,一般有学术论坛、非遗项目展示、非遗传承人技艺现场展示等。但今年全在网络平台展开,展览体量可说是扩容无限。”潘燕说,除了之前非遗影像展的内容,此次所有参与平台都要从各自资源库里挖掘与非遗有关的影像资源,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进入展播库。

于是,在腾讯视频,我们看到了充满人间烟火气和带有非遗美食标签的《早餐中国》《万物滋养》《风味原产地》等几十部优质纪录片;

在优酷专区,能集中观看《谷雨中国》等几十部文化纪录片、高清戏曲选段以及百余部传承人记录影像;

在爱奇艺专区,可以看到多部具有传统文化美学特色的热门影视剧集和讲述百姓生活非遗的纪录片《讲究》等;

酷狗以“听见非遗·音乐留声机”为主题设置专区,通过音频、视频、直播等方式推动非遗音乐的传播与传承;

在哔哩哔哩发起的“我的非遗故事”征集活动中,年轻的“up主”们自发录制剪辑上传了传统服饰、手工艺、武术等不同品类的视频,分享自己对于非遗的理解,展现了新时代青年人眼中的传统文化……

快手发起“我的非遗手艺”和“我向大师取点经”话题,联动站内优质用户,以年轻化的传播方式,呈现更多手艺人的生活场景和非遗手工艺制作过程;

抖音推出“云游非遗”专区,围绕“走近非遗”话题,以短视频结合直播的形式,邀请非遗传承人线上开讲、连线教学,展示口技、古琴等非遗项目和技艺,发动广大用户参与话题、秀出身边非遗故事。

“应该说,此次影像展做到了两个‘丰富’,一是展播影像的品类很丰富,二是涉及非遗品类很丰富。”潘燕认为。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此次“云游非遗·影像展”以文旅厅(局)、非遗保护中心、相关研究机构等提供的内容为基础,加上互联网平台自制内容和互联网用户上传的原创内容,既开拓了非遗影像内容新边界,也大大提高了非遗的社会可见度以及大众对非遗的认知度。

发现非遗文化新青年

在中国演出行业协会负责非遗影像展的团队中,潘燕是唯一的“70后”。在谈到这段特别的工作时光时,她说:“感受很深。近两个月来,我们团队一直在持续、集中学习非遗有关知识,在执行策展任务中越来越觉得,非遗就在我们身边,现实生活中处处有非遗的身影,我们每个人可能都已经是非遗的传播者、传承者,其中,最重要的力量是年轻人。”

“要达到更广的传播范围,要覆盖更广的年轻群体”,这是潘燕和团队小年青们共同的工作目标。为此,此次“云游非遗·影像展”立足年轻人聚集的网络平台,发动最具创新、探索精神与时尚敏锐触觉的青年代表,给非遗找到了更青春新潮的“玩法”。

据介绍,微博联合了明星、人文艺术领域知名博主以及全国各省市非遗保护中心、相关机构共同发起热点话题,通过讲述身边非遗故事,发现非遗好物、科普非遗知识等活动,呼吁更多年轻人关注非遗保护。谭维维、周冬雨、韩雪、岳云鹏、郭麒麟、阿云嘎、郑云龙、朱正廷、黄明昊、毕雯珺等青年演员都以影像助力的形式参与了非遗推广活动,他们或为民间文学代言,或为传统艺术和传统体育发声,或是致敬匠人匠心,助力非遗传承。

酷狗推出“乐舞雅集”非遗直播音乐会,邀请非遗大师、知名音乐人走进直播间,对非遗音乐进行当代化阐释和年轻化表达,吸引更多青年人群关注非遗音乐活态传承。

腾讯视频出品的女团成长综艺节目《创造营2020》则派出一群“95后”“00后”学员,她们化身“非遗守护人”参与“云游非遗·影像展”系列活动,带动更多年轻人进一步了解、认识非遗,拥抱身边的非遗。

让年轻人成为非遗传承先行者,这是非遗传承的必由之路。新一代的非遗传承人,不管是捕捉潮流元素的网络达人,是走向国际舞台的国风音乐人,还是引领粉丝一起关注传统文化的青年偶像,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非遗新青年。

留存非遗影像展新数据

5月11日,“@非遗影像展”加入微博,备注为“文化和旅游部2020云游非遗影像展官方微博”;21日下午一点,该账号发布了第一条微博。截至非遗影像展结束,共发布了270条微博,粉丝接近5000人。

“在了解到非遗影像展此前没有开设官方账号之后,我们立刻在微博政务注册了官方账号。”潘燕说,刚开始只有100多个粉丝,但作为新号,成长指数不错,发布的第一个宣传视频有几十万次的播放量,传播度还是比较好的。

据了解,自影像展6月8日上线以后,“@非遗影像展”陆续放出了《拥抱身边的非遗》官方系列专题片、《这就是非遗》系列短视频以及活动官方宣传片,7天内在微博、各媒体和视频平台总播放量超过3000万次。

作为本届影像展中非遗纪录片、专题片的展播主阵地,腾讯视频、优酷、爱奇艺三大平台的非遗影像专区总计推出1600余部非遗相关影像作品,7天播放量超1》4亿次。

在本次影像展唯一的音频平台上,酷狗音乐“听见非遗·音乐留声机”专区7天的播放量超过7000万次。

在哔哩哔哩的“非遗传承健康生活——拥抱身边的非遗”专题页中,下设“最美华服”“最美手工”“最美艺术”等主题,集中展出了已有的近200个优质视频,并同时上线“这就是非遗”和“非遗大师课”视频征集活动,截至6月13日晚,站内新增与非遗、传统文化相关的稿件1万多个,非遗专题页的观看量累计达3700万次。

截至6月13日,抖音短视频话题“云游非遗”和“工艺守护者”的投稿量突破2000个,话题总播放量超3亿次;组织了多场专题直播,直播间总曝光数超2000万,总看播次数超过200万。此外,字节跳动公益联动今日头条、西瓜视频共同发起话题“走近非遗”和“一起来做传承人”,邀请马伯庸、冯骥才、易中天等数十位文化“大V”和各类优质作者、非遗传承人参与,截至6月13日晚,总发文量4600多个,总阅读量近3000万。

快手上线短视频话题“快手有非遗”“我的非遗技艺”和“我向大师取点经”,共征集到6.9万个作品,视频播放量累计近3.2亿次。

微博是当下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网络社交平台,微博政务、微博人文、文博头条、微博非遗等不同垂直类帐号,在6月8日至14日发起“非遗影像展”“非遗在身边”双话题用户互动,通过短视频、微博故事、图文、长文章等形式,全方面呈现非遗魅力。截至13日20点,“非遗在身边”话题7日内新增阅读量超过7000万,“非遗影像展”话题阅读量超过5900万,话题讨论量超12万,影像展官方发布的各类非遗相关视频在微博的观看量超过1000万。

在2020年已经过去的25周中,6月8日至14日这一周不算特别——疫情尚未过去,人们的日常生活依然大量依赖线上;但在上述数据的照映下又有些不寻常——原来,那7天我们一起追过那么多非遗影像。

这些年,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过程中,我们牢牢记住了彰显党的十九大思想灵魂和精髓要义的“四新”——新时代、新指南、新战略、新作为;在谈到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旧动能转换时,我们知道其核心是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四新”经济;在关注区域社会经济最新发展时,我们发现南京有“四新”行动计划——新基建、新消费、新产业、新都市;在回首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时,我们也不会忘记“云游非遗·影像展”的“四新”——新场景、新边界、新青年、新数据。


手艺资讯 更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