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仿古瓷传承人徐立宾:眼高了,手才能高

时间:2020-09-04 作者: 象里来源: 中国手艺网

      科班出身再拜师,师训更为严格。

      我是京彩珐琅瓷西城区级传承人徐立宾,我的师父是北京仿古瓷市级传承人白莉。

      俗话说“南有广彩,北有京彩”。京彩瓷俗称北京仿古瓷,根植于北京,因模仿前朝名瓷品种而得名。它用粉彩、古彩、新彩和珐琅彩等装饰技法,再现了北京皇家经典文化。京彩瓷源于清朝,沿袭了宫廷造办处制瓷工艺,传承并发展了康、雍、乾三朝制瓷、绘瓷技法,迄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并于2009年被列入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微信图片_202008251511285_meitu_7.jpg

中间为徐立宾,右边为师父白莉

      同年9月,因同学介绍,徐立宾从景德镇来到北京,来面试的第一天首次在公司的创作车间见到白莉老师。白莉当时是车间的负责人,话语中多是关怀的询问,详细了解了徐立宾的学习经历,介绍公司的历史并提出对学习京彩瓷的要求。当时的京彩瓷刚刚申请了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徐立宾也是后来才知道,头发已略白的白莉老师刚刚退休返聘,虽初次相识,老师的和蔼可亲却格外让人印象深刻。

微信图片_20200825151129_meitu_9.jpg

北京仿古瓷市级传承人白莉

      徐立宾大学时在景德镇读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拜师前老师觉得起点较高,尤其在理论知识上会比其他的同事有优势,至此在学习的要求上也就更加严格。但当时徐立宾清楚地意识到在学校时所学基本功相对不足,于己而言更需要从基础学起。于是给自己压力,自知要比别人付出更多时间来练习,从线条到填色,一步一步从新学起。京彩瓷制作有72道工序,仅从大工序来讲,一件作品从白胎构成、绘画、填色到烧制完成基本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陶瓷是三维的设计,在陶瓷上创作会更深层的引发人对作品的创作构思,也是这一点引发自己更加喜欢去钻研京彩瓷。

      白莉老师从艺四十余年,技艺精湛,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大至山水画的气势磅礴,小到翎毛的洞察精微,艺术风格独到,个性特征鲜明,平时的言传身教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徒弟们。生活中对这些北漂学生的关心,以及严谨治学的态度都使大家由衷尊敬和感激,于是徐立宾便下定决心拜白莉老师为师。

      同很多非遗产业一样,2008年京彩瓷(原北京市工艺品厂),曾因后继无人,经营不佳面临倒闭。所以政府及相关机构开始重视,专家学者、艺术界知名人士等各方力量共同助力,出谋划策。宣武区文委开始安排一些老技艺,走进首都高校选拔并确定传承人。面临失传窘境的京彩瓷,借此走进青年毕业生的视野。

      京彩瓷制作技艺专业性强,传承人需要耐得住寂寞。制作京彩瓷,是一项细腻的活儿,有时一坐就是一天,甚至说不上几句话。没有意志力的年轻人,往往耐不住。传承人才选拔难度大,加之工艺大师逐渐进入老年,新生力量又未跟上,处于青黄不接的境地。京彩瓷在传承、发展中的困境,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经过一年多的磨练,白莉老师才从进入公司的10余个实习生当中,选择六人为徒。

微信图片_20200825151128_meitu_10.jpg

拜师仪式

      2010年6月12日,正值文化与自然遗产日,宣武文化馆组织了集体拜师仪式,当时在文化馆的主席台上由徐立宾作为代表递交了拜师帖,正式拜师。如今当初的六个人却也仅剩徐立宾自己。

      京彩瓷的工艺流程复杂,设计、绘画、填色、烧制等环节环环相扣,丝毫不能马虎,稍有不注意便会出错,最后影响到烧制。师父告诉徐立宾一句话“画得好,不如填得好,填得好不如烧的好”,从制图开始老师便要求要认真仔细。

老北京民居_meitu_11.jpg

京彩瓷作品《老北京民居》局部

      如仿清乾隆“粉彩鹿尊”,画工极尽精细,模仿逼真。画面上的苍松翠柏、山石流泉,无不勾画,其线条清晰,层次分明。鹿的种种动态,或奔、或跳、或鸣、或食,栩栩如生。现在京彩瓷的主打产品粉彩百鹿尊和粉彩九桃天球瓶等,都是被排队订购的,而且大部分是回头客。为了保证产品的稀有性,每年生产数量也是有所限制,百鹿尊每年只生产20件。

      “一技之长可以养家糊口,一技之精可以使人成名。”

      眼高了,手才能高。不拘泥于传统图案的绘制,发掘新兴图案,赢得年轻人的喜欢,是当下京彩瓷创新的必要。做一门职业首先要喜欢,因为喜欢才能坐得住,再谈花心思去钻研。

      “如果直接的仿古,把古瓷拿来,用毛边纸拍下来,直接拍到白胎上岂不省事?还能做到一模一样,可是有什么意义呢?每一门手艺之所以可以发展下去,都是因为不断有新的精神注入,这才是传承。”师父白莉在某次采访中说。

微信图片_202008251511288_meitu_14.jpg

京彩珐琅瓷西城区级传承人徐立宾

      师父在学生们创作上一直是鼓励的,无论有什么想法都会鼓励大家亲自去尝试创作,遇到问题再引导帮助改正,但在基本功上容不得马虎和敷衍。有一次徐立宾的作品线条绘制有点油,师父发现后直接就用油把画擦了。“能力达不到没关系,可以慢慢学,但是线条画油这种是不认真,对作品的不负责。”在师父身上,徐立宾学到了对职业的敬畏,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

      跟随老师学习一年,2010年国庆前一天,单位突然接到制作《西城胜景瓷板画》的任务。当时由于白莉身体缘故不能制作,所以由徐立宾来设计绘制,只有短短十余天时间,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在师父多次指导下,加班加点圆满完成任务,且作品在同年举行的首届北京工艺美术创新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西城胜境1_meitu_12.jpg

西城胜境2_meitu_13.jpg

《西城胜境瓷板画》

      京彩瓷给了自己展示的平台,在这里白莉将徐立宾引上学习的道路,在师父的指导下从首次参展便获得了一等奖。师父对职业的敬畏和坚守,日常强调做手艺的人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只有做的越久,手艺才会越精,字字箴言时刻萦绕在徐立宾心中。

      从迈入工美门槛起,到如今的成就,徐立宾认为,一切都离不开师父一直以来的指导和帮助,牢记师父的谆谆教诲,品大于技,艺高于天。永远感恩师父,做好技艺的传承,对历史有担当,对前辈有敬畏。


手艺资讯 更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