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未来的非遗

时间:2021-04-08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沉寂一年,再度回归上海时装周的舞台,设计师秦旭有了更多时间打磨这季作品。大秀前,她全身心扑在工作室,虽然每天头绪不断,但可颂、咖啡、华服也陪伴她走过这段焦心的日子。见面那天,她在鱼尾半身裙里扎上黑色垫肩皮衣,用若隐若现的蕾丝边和复古头饰来中和全黑的硬朗风格,这是秦旭最推崇的20年代风格,她给这条裙子取名“优雅的奔跑”。

      “20世纪20年代出现了战后时尚的突破性语言,人们开始追求自由主义,解放自己的身体,这些迫切想表达的生理所需、心理所需,成就了20年代风格。我想用这样的精神致敬后疫情时期的新生活,让人们往前看。”秦旭看过很多遍莱昂纳多主演的2013年版《了不起的盖茨比》,这个纸醉金迷的悲情故事背后,美轮美奂的礼服和珠宝设计再现了百年前上流社会的奢华生活。在她看来,时装和电影一样,能在人们心中留下隽永的印记,甚至影响一个时代的审美与流行。

      在4月8日发布的Moodbox 2021秋冬系列中,设计师还以“TOI ET MOI卿与吾”为主题,将民族性和世界性融合,把羌绣、哈密维吾尔族刺绣、土族盘绣、贵州打籽绣等传统手工技艺,运用到中韵西裁的高级定制手法中。这些个性独特、艳丽夺目的服装,乍看之下民族性鲜明,但又通过裁剪、配色等手法消减了这些气质。

      如果光看秦旭的作品,很难想象她是半路出家,上一份工作是高校老师。虽然成为老师是秦旭从小的梦想,但当它成为现实时,她却发现那并不是自己想要的。让过去清零的契机,是一次心脏手术,重生让她下定决心做真正热爱的事情。

      秦旭成长在川剧家庭,她隐隐约约地记得,小时候父亲在台上唱念做打,她从台下望去,那些斑斓的戏服上是蜀绣。“可能那时候就已经在我的脑海中植入了非遗文化 ,它深深地浸入了我的血液。”于是她来到上海学服装设计,第一个系列就是“戏幕人生”。“人生就如一幕幕戏剧,从这些东西中我得到了很多,我觉得服装是一种哲学,随着我对于生活的认知和态度也在不断滋长,并且造就了我对转瞬即逝的情绪的敏锐感知力。”

      刚刚成为设计师的那几年,秦旭跟着文化部的项目去过新疆采风,从来没有接触过哈密维吾尔族刺绣的她,立即被一位老绣娘淳朴而精湛的技艺所震撼。“很简单却很有生命力,像是女性慢慢绽放的过程,我就像作家写作一样想要记录下来,只不过我的画笔写出来是服装。”

      Moodbox与老绣娘的女儿瑞拉古丽(音)的长期合作,便是从2016年的“心花路放”系列开始的。几乎每一季,秦旭都邀请她来上海工作室,一起为新系列研发创作思考,“每次她都能绽放新的成长”。秉着用设计力量推动非遗的初衷,秦旭也在推动“指尖匠人”公益项目,试图挖掘更多匠人的文化和手艺,影响和启发当下的年轻人、手艺人传承和创新,“去走近未来的非遗”。

      “走近非遗的前提便是尊重,然后用我们的解读方式去当代化。”但秦旭在全国各地采风后发现,很多民族宝贵的财富是“死”在那的——比如刺绣仅仅小范围用于衣服、靠枕等,“非遗要活过来,一定不能局限在小体系的循环,而要用于全世界”。在她的理解中,这需要打通关键的商业转化环节。“未来,‘指尖匠人’建起工作站之后,怎么运转起来,一定要有订单,要形成商业机制。不是我一个人用刺绣,而是所有感兴趣的设计师,都能来用。”

      近两年,国潮在消费、服装、文化娱乐等领域全面爆发,为传统文化复兴提供了土壤和养分。具体到服装领域,则出现了更年轻化、更大众化的消费审美。比如,年轻人穿着各式汉服上街,已经成为一道城市风景,汉服市场也迎来井喷。多元化的审美转向,提供了传统价值回归的语境。

      而代表手工艺精神的非遗刺绣和高级定制有着天然的契合。“当下中国消费水平,已经到了一个自我认知很清晰的阶段,未来高定市场会越做越大。”在深受法式风尚影响的她看来,有一天,中国也会形成自己的刺绣工坊、羽毛工坊、串珠工坊等高定服装体系。

      “国潮出来了,那就离Chinese style不远了。”她说。



手艺资讯 更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