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将实施非遗保护传承行动讲好非遗故事 续写“洛阳自信”

时间:2020-03-31 来源: 洛阳市人民政府

整理材料、制作视频、收集照片……最近,偃师市人民文化馆馆长李建丽正忙着为“黄大王传说”申报第五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黄大王传说”是偃师当地有名的民间传说故事,2011年成功申报第一批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积极申报省级非遗项目,是为了进一步保护好、传承好老祖宗留下的精神财富。”对于这次申报,李建丽充满期待。

  洛阳市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市,现有河洛大鼓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项,玄奘传说、洛阳海神乐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2项,龙门传说、二鬼摔跤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35项及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千项,初步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的名录体系。

  洛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洛阳市将进一步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保护计划,通过将对洛阳、对河洛文化有重大意义的非遗项目列入名录申报计划并逐级推进,形成结构更趋合理、彰显河洛文化地位的非遗四级名录体系;同时,优先保护急需抢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经费上予以倾斜;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密集、文化生态良好的村落、乡镇,还要建立目录,进行小型区域性整体保护。

  根据《洛阳市坚持文化保护传承推动文旅融合发展行动方案》,洛阳市将实施非遗保护传承行动,践行“保护优先、整体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着力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形成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该方案明确,要开展抢救性保护,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保护计划。

  “非遗走进生活,才拥有更强大的生命力。”在省级非遗项目孟津剪纸的传承人畅杨杨看来,我市连年举办“红红火火过大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示活动”“‘河洛飞花’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等,都是有益尝试。

  作为一名“90后”非遗传承人,畅杨杨曾尝试直播剪纸,吸引众多观众在线观看。他建议为非遗保护插上“互联网翅膀”,加强非遗文化的数字化展示,依托公共文化场所和“互联网+科技+非遗”手段,让非遗文化在传承创新中焕发新生,讲好非遗故事,续写“洛阳自信”。

  近年,洛阳市也积极尝试对非遗项目进行数字化抢救保护和数字化展示。洛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洛阳市已有一批非遗项目留下了可以长久保存的数字资料,其中部分数字资料还将被制作成节目,在电视、网络等平台上播放。下一步,我市还将围绕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建设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沿黄九省非遗资源网站,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程;围绕“二十四节气”,积极策划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并实施“非遗驻校园”“非遗驻社区”计划,让特色非遗项目长驻校园、社区,促进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序传承,传承实践富有活力,非遗保护氛围浓厚。

  根据非遗保护传承行动,今年,洛阳市还将启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为主的文化资源普查工作,积极创建国家级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手艺资讯 更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