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非遗传播活力值较5月大幅增长41.42%

时间:2022-07-21 来源: 中国文化报

  原标题:6月非遗传播活力数据解读——城市非遗传播活力值较5月大幅增长41.42%

  “文旅中国·百城百艺”非遗传播活力展示平台,依托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自主知识产权系统“中传云”,实现对1557个国家级非遗项目、3610个子项非遗传播大数据信息的实时监测,按照政策保障、队伍情况、非遗活力、媒体关注、舆情反馈5个指标维度,综合计算出2022年6月非遗传播活力值共计535761,城市非遗传播活力值均值为179.36,较5月数据增长41.42%。

  各地积极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形成全社会参与非遗保护、传承的良好氛围

  各地非遗主管部门积极响应文化和旅游部组织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全国范围内“云游非遗·影像展”和“非遗购物节”等线上、线下非遗宣传展示活动达6200多项。监测发现,“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相关关键词舆情传播总量达336.65万篇,微博平台中,各话题累计发博121.63万篇、转发112.87万篇、评论24.57万篇、获赞60.86亿个,类计曝光总量超过3614.83亿次。1457家媒体参与“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报道,主流媒体担当主力军角色,充分发挥媒体“四力”,带动各级政府组织、高校、研究机构、文博单位官方媒体账号和行业媒体以及自媒体等广泛参与宣传报道。权威媒体、行业媒体、商业媒体、网络自媒体大V全网联动宣传,营造了全社会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

  受疫情影响,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主要在网上举办,“云游非遗·影像展”获得民众广泛关注,其中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哔哩哔哩4家长视频平台非遗影像专区的累计播放量超1.36亿次。抖音发起“非遗奇遇记”活动,播放量累计达20.5亿次;快手上线“非遗江湖——与时空对话”话题,视频总播放量10.3亿次。酷狗音乐为本次影像展制作了活动推广歌曲《古曲今声》,在歌词及编曲中融入了京剧、苗族古曲、琵琶、洞箫等非遗元素和传统器乐,鼓励听众通过歌曲关注非遗保护。同时,在站内上线系列非遗主题歌单,其中包含戏曲、民歌、曲艺以及国风音乐等类型的400多首非遗及传统文化类歌曲,累计播放1亿次,触达用户超3亿人次。今年的“云游非遗·影像展”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更加契合年轻人特点,还鼓励年轻人广泛参与,通过“随手拍”“云上传”发现和记录身边的非遗,支持网络平台策划“非遗潮我看”等主题直播活动,邀请“90后”青年非遗传承人分享在现代生活里的非遗传承新创意,向年轻群体普及非遗知识和保护理念,共同守护“非遗宝藏”。对民众评论进行情感分析,“喜悦”情绪占比68.15%,网民对“云游非遗·影像展”相关话题整体呈现积极正面情绪。对民众评论进行分析,近五成网民认为星推官和明星助力非遗宣传推广,有助于年轻人了解非遗、感受非遗;两成网民希望参加“云游非遗·影像展”的8家网络平台,能够持续更新影像展内容,让民众可以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之外的其他时间,继续欣赏非遗内容;一成网民表示“云游非遗·影像展”的部分素材可以让未成年人观看,增强未成年人对我国非遗技艺的了解,提升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一成网民表示希望以视频形式记录传统非遗技艺与年老非遗传承人,避免非遗技艺失传。

  据统计,2022年“非遗购物节”活动中,各地组织了近7000家非遗店铺参与“非遗购物节”,涉及各级非遗项目4000余项,各参与单位和各地在活动中使用统一的主题、口号和标识,凸显“非遗购物节”统一发动、各地响应、平台支持、广泛参与的整体效果,提升了活动的品牌效应,营造了更加浓厚的活动氛围。活动过程中,以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为目标,有利于帮助广大非遗传承人特别是非遗工坊克服疫情影响,拓宽销售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结合年轻人热衷国潮、国货消费需求,采用当下流行的直播、秒杀、闪购等方式开展销售,加大投入助力文化消费,在让消费者真正得到实惠的同时,稳定市场主体,助力相关企业有序生产,同时引导广大非遗传承人及时全面地了解当下人民群众的需求,进一步提升技艺,实现手艺价值,促进非遗传承。通过“非遗购物节”让非遗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让人民群众在购买非遗产品、体验非遗技艺、参与非遗活动中感悟非遗传承人的工匠精神,尊重、欣赏非遗传承人的智慧和技艺,感悟非遗产品背后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就各地而言,北京、广东、福建、江苏、四川等全国各省市积极举办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非遗购物节”,各地非遗传承人、非遗店铺均参与线下会场活动,吸引不少民众围观。对民众评论进行情感分析,“中性”“喜悦”情绪占比91.98%,网民对“非遗购物节”相关话题整体呈现积极正面情绪。对民众评论进行分析,近六成网民认为“非遗+电商”销售模式拓宽了非遗传承人制作产品的销售路径,有助于非遗打造品牌,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两成网民表示,非遗购物节模式对于巩固乡村振兴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湖南、福建、河北等地开展端午节民俗文化主题活动,借助民俗节庆活动,推动非遗保护传承

  端午假期,湖南、福建、河北等地纷纷推出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让民众感受端午佳节的文化韵味。受此影响,湖南、福建、河北等地相关非遗传播活力值增长16.24%。

  在湖南,湖南民族乐团音乐会、湖南木偶皮影艺术传承保护中心经典皮影戏集锦、湖南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经典折子戏《坐宫》《十八罗汉收大鹏》以及女子十二乐坊音乐会4场非遗专题演唱会轮番呈上视听盛宴。在湖南雨花非遗馆,湘风云绣、湘澧窑、啄木鸟等16个特色非遗项目及其文创衍生品琳琅满目,活动期间,长沙还参与腾讯视频号知识类直播专栏,打造“碰撞非遗新色彩”系列直播等。福建省各地挖掘端午习俗文化内涵,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民俗节庆主题活动,带动了游客的出游热情。福州市鼓岭旅游度假区举办了绣球花文化节,吸引了在福州的外国留学生赏花、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续写鼓岭中外文化交流篇章。晋江市举办了第十届端午民俗旅游文化节,既有特色民俗展示、文旅推介活动,又有沉浸式游古镇、学民俗活动。河北举办“乐享河北 非遗会客厅”系列活动,现场不仅有石家庄彩粽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体验,王其和太极拳、八段锦等非遗康养健身示范,还有来自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石家庄市丝弦剧团、井陉县晋剧团、石家庄市评剧院一团的优秀演员进行传统戏剧展演,以及传统医药问诊、端午趣味常识等内容。各地通过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主题活动,让大众品味端午节非遗魅力,在体验传统非遗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了节庆民俗活动助力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作用。

  四川举办川菜非遗研讨会,探寻川菜创新性发展新路径

  6月12日,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指导“中国川菜非遗研讨会”在成都举办。受此影响,国家级非遗项目川菜烹饪技艺非遗活力值增长1349.33%。

  10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整齐亮相,在现场签订了传承协议,并向全社会发布了《国家级非遗项目“川菜烹饪技艺”保护与传承倡议书》,提出坚持依法保护、坚持守正创新、坚持提升传承活力、坚持开放包容,以此推动川菜非遗保护与传承。在未来发展中,川菜将开发具有“非遗”标签和深度体验的代表性品牌,围绕“产品、空间、服务”等全方位植入非遗,在产品上挖掘四川各区域非遗美食、食材及调味品;空间上将工艺类等非遗项目纳入其中,打造四季非遗主题宴,打造非遗预制菜及伴手礼,通过非遗寻味开展主题活动等,让民众感受川菜非遗的美食味道和文化魅力。

  通过川菜非遗保护与传承,四川探索了美食类非遗在现代社会传承发展的新路径,形成了丰富的经验,为全国各地美食类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有效借鉴。

  重庆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促进川江号子迸发更强劲生命力

  近日,华龙网报道了一档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江号子”为主线的节目正在重庆两江新区人和小学校园内有序地排练的新闻,受此影响,川江号子非遗活力值增长363.21%。

  近年来,人和小学多措并举积极弘扬保护非遗文化,有力推动了非遗保护传承的可持续发展。人和小学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在校内开设了“川江号子”示范班、打造了“川江号子”展示厅,并邀请了非遗传承人为学生授课。除了日常的上课排练之外,学校还组织川江号子传承人为学生讲述川江的人文、地理、旅游、历史等知识,为学生讲述更多川江号子背后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非遗,促进非遗不断蓄势,进而迸发出更强劲的生命力。此外,学校还拟将川江号子特色课程融入课后延时服务,开启非遗文化进校园课后创新服务新模式,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引导广大学子正确认知和尊重传统、继承和弘扬传统,更好让非遗在新时代迸发强劲生命力,绽放独特魅力。(中国文化传媒集团研究院)



手艺资讯 更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