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知识课堂丨戏曲舞台上的盔头

时间:2020-03-06 作者: 杨耐来源: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编者按:当下,对于准备回到工作岗位或暂不工作的人们来说,正是充电学习的好时机。为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普及,深化保护工作者、传承人及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和认知,增强网络传播效果,本公众号推出“非遗知识课堂”专题。非常时期,让非遗陪伴你安心、静气、长知识。

本篇,我们继续来聊戏曲表演中重要的舞台道具——盔头。

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对盔头的认识主要来自戏曲舞台,知道一出戏、一个角色穿什么戴什么都是约定俗成的,如果不这样穿戴,那就是弄错了。那么,盔头的佩戴究竟有何讲究?其台前幕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一、不同盔头佩戴的讲究

一般情况下,戏中人物佩戴盔头大致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身份、年龄,以及环境或处境等。举例来说,皇帝和平民,文臣和武将,富商和渔樵,和尚和道士,以及文雅书生与流氓地痞等,他们身份不同,穿戴肯定也是不相同的。年龄有差异,也会影响穿戴。譬如,蝴蝶盔就是年轻女将所戴,七星额子则通常是已婚女子所戴。不同环境或处境,如朝堂、出征、大典,或燕居、行路、病中、守丧以及富贵、贫穷等,穿戴也是不同的。

图1 北方昆曲剧院演出的《嫁妹》中,董洪刚扮演的钟馗

也有一些比较特殊的情况,如同样是《林冲夜奔》,昆曲中林冲戴黑色软罗帽,京剧中林冲戴夜奔盔,这属于剧种间的差异。又如,同样是京剧,无论是梅派、张派,还是荀派或尚派演《白蛇传》,白蛇额子上的大绒球都用红色,程派则用绿色,这体现了盔头在戏曲流派上的差异。凤冠也是如此,梅派凤冠排路上的翠活为蝴蝶,程派凤冠上则为凤尾。不过总体上看,盔头这种流派上的差异比较少见。

图2 北方昆曲剧院演出的《夜奔》中,侯少奎扮演的林冲

图3 京剧《夜奔》中,李少春扮演的林冲(来源:《京剧史照》)

如果说盔头在剧种上的差异主要是由其发源地的习俗所致,那么戏曲流派间所存在的差异则主要是由表演艺术家的艺术风格不同所致。一般情况下,戏曲表演艺术家对戏中角色所戴盔头提出改革要求是十分慎重的。除非情况特殊,否则,很容易招致同行或观众的诟病。

二、盔头佩戴中的变化

对于盔头而言,有些改变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当演员的高矮胖瘦等客观因素对佩戴效果产生实际影响时。举例来说,过去传统戏中的演员基本都是男性,戏中的女性人物,如京剧《刺虎》中的费贞娥、《龙凤呈祥》中的二夫人孙尚香等,基本都是男扮女装,男演员所戴凤冠的帽圈自然比较大,如换成女演员来演同一角色,那么凤冠就必须调整,缩小帽圈尺寸。又如,《单刀会》中关羽所戴软扎巾变为硬胎夫子巾,主要是为了取戴方便。相比于软巾,硬胎夫子巾也使人物显得更加威武、有气势。

图4 北方昆曲剧院演出的《刺虎》中,魏春荣扮演的费贞娥

图5 北方昆曲剧院演出的《单刀会》中,侯少奎扮演的关羽

再如,京剧《艳阳楼》中的高登是一个反面角色,先前扮演此角戴丑生巾,又叫“棒槌巾”,比较符合“丑公子”的形象。清末春台班的一次演出中,因演员误场,本来主演花逢春的俞菊笙不得不临时改扮高登,又根据自身特点,将丑生巾改为扎巾。没想到这一改,竟为这个反面人物增色不少,使其看起来更加狂妄自大、不可一世,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效果非同一般。后来这一扮相也就因此沿袭下来。

图6 北方昆曲剧院演出的《艳阳楼》中,侯少奎扮演的高登

以上这些事例说明,舞台上一个人物应该戴什么、不该戴什么,既不是一定不能变的,也不是随心所欲、想怎么变就怎么变的。关键在于既要约定俗成,还要合理,更要能被接受。

三、盔头的设计与保管

过去,盔头形制的改革或尺寸等变化一般由演员或定制者根据实际需要提出要求。为了有更好的舞台效果,有些演员甚至会对盔头的材质提出要求,比如珠须上的珠子要求是玻璃珠或珍珠等。现代戏曲演出一般有专门的舞美设计,设计人员通常会先设计好盔头或服装样式,再交给专业人员制作。

图7 《龙凤呈祥》中,张火丁扮演的孙尚香戴珍珠凤冠

图8 戏曲盔头制作技艺北京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北方昆曲剧院已退休的高级舞美技师李继宗先生为演员张火丁戴凤冠

戏班或院团中有专门用来存放盔头的箱子,叫作“盔箱”,并配备专人管理。专门管理盔箱的人被尊称为“盔箱师傅”,通常也被简称为“盔箱”。盔箱的职责不仅是管理盔头这么简单,还包括给演员勒头戴盔头,这也是一门专业要求很高的技术。如果演员盔头没戴好或没戴紧,在舞台上“忝”(掉)了,就属于严重的舞台事故,不仅影响恶劣,而且后果很严重。过去的名演员,如荣蝶仙演《战金山》,非盔箱老师傅不让勒头。

图9 后台(来源:《昆曲艺术大典》)

俗话说,行有行规。盔箱也有自己的规矩,比如在诸多盔帽中,草帽圈永远摆在第一位,其次才是王帽。王帽和草王帽下箱时不能下在一个箱子里,出箱时也不能搁在一个案子上。又比如,箱案不许随便坐,遇到后台简陋、演员中场休息没地方坐时,只有净行才能坐盔箱。坐箱休息时也不能用足跟磕箱体,如此等等。

图10 李继宗先生为演员海军戴巾子

过去很多民间戏班是临时搭班组建,经济能力有限,买不起成套的盔箱或衣箱,因此,社会上相关租赁业比较发达。现在也有盔头租赁,数量不多,主要是为了满足一些票友或业余爱好者临时演出的需求。有些票友或著名表演艺术家自备盔头,演出时喜欢戴自己的盔头,这种盔头称“私房”。也有一些院团会为自己的知名表演艺术家专门定制盔头,这种盔头单独保管,只有在名家演出时才拿出来使用,平时怕毁损,不肯轻易往外拿,这大概也算“私房”吧。

图11 盔箱(来源:《清代宫廷演剧史》)

(图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相关权益归权利者所有


手艺资讯 更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