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袖一扇,如是清凉

时间:2020-08-13 作者: 知乐来源: 中国手艺网

      “净君扫浮尘,凉友招清风。”凉友,是古人赠予扇子的美名。

      对于中国人来说,扇子并非只是引风纳凉的工具,也是文化的载体。在没有风扇和空调的古代,人们用一把折扇消解暑热,更扇来了无限情调。


折扇1.jpg

怀袖雅物

      折扇,由收则折叠而得名,又因用时需撒开而称“撒扇”。扇面可书画,扇骨可雕琢,入出怀袖,携带方便,深得文人雅士的喜爱,因此,折扇素有“文人扇”之誉。


折扇2.jpg

       作为斯人之必备,文人之标配,折扇可谓是秀才情、说风雅最好的用具。与书法、绘画、雕刻等艺术样式结合,通过诗文书画,他们将山石河流、花草虫鸣画于扇面之上,将满腔诗情隐于雕刻勾勒之间,巧妙地表露心迹。

      国画大家张大千说:“一扇在握,文人的身份便显现出来。谁题的诗、谁作的画、谁刻的字,都透露出主人的艺术品位。”

折扇3.jpg

材美工巧


      在扇文化中,苏扇是一颗闪耀夺目的明珠。

      苏扇是苏州特产,包括折扇、檀香扇和绢宫扇三大类,统称为“苏州雅扇”。南宋时苏州便有人自制折扇,到明代宣德年间设作坊生产,并出现名牌产品,如著名的乌竹骨泥金扇。清代顺治年间苏扇成为皇家贡品,制扇业开始兴盛。

折扇4.jpg

      作为一把扇子的骨架,折扇扇骨是很有讲究的。

      扇骨,即折扇拆掉扇面之后的部分,最外侧的两根称为“大骨”,中间为“小骨”。扇骨柄部用于穿结扇钉,造型俗称头形,式样有大圆头、小圆头、方根、燕尾、葫芦等,花色繁多。

折扇5.jpg

折扇6.jpg

折扇7.jpg

折扇8.jpg

      在扇骨中,惟以竹为雅。明代沈德符《野获编》记载:“吴中折扇,凡紫檀、象牙、乌木者,俱目为俗制,惟以棕竹、毛竹为之者,称‘ 怀袖雅物’ ,其面重金亦不足贵,惟骨为时所尚。”

      著名的水磨玉竹扇骨,竹色蜡黄而玉润,丝纹纤细而挺秀。看似普通的竹材,其柔韧性和坚硬度却胜过能入扇骨的其他材料。而湘妃竹,因为中国文人的喜爱赋予了它很多美丽的传说,并且材质稀有而弥足珍贵。

折扇9.jpg

折扇扇骨材料:玉竹、湘妃竹、梅鹿竹、凤眼竹等。

      制作一柄真正上品的扇骨,首先精选细腻、筋少的竹子为原料,挑选出竹色清白、无斑点、无黑丝的竹料,再行开片。此后要经过煮、劈、刮、拖、倒、漂、晒、烤、焙、打磨、雕刻等几十道工序才能完成。

      折扇的扇骨制作以变化丰富和精工细致闻名,打磨后的竹折扇骨匀细光洁,高雅古朴。

      2006年,制扇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折扇10.jpg

      折扇看起来清凉风雅,而制扇过程似乎与它并不沾边。在十里河天娇文化城古韵扇庄,店主董德红为我们演示了折扇扇骨的初步制作。

      “做扇骨一般先选材料,然后是造型,用刀将大骨和小骨削成所需的比例。扇骨的长短和多少,随使用对象及风俗习惯各不相同,有的长9寸5分、16根扇骨,就是所谓的九五、十六,也有长7寸、16根扇骨,长8寸、18根扇骨的。小骨的尺寸有单有方,单数为单,双数为方,单数有9单和11单。”

      董德红是制扇技艺省级传承人王健的徒弟,当年因经营扇子生意而走上制扇之路,如今,为了做出一把令人满意的扇子,他却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折扇制作中。

      “做扇子往往又脏又苦,既要求技艺精湛,还需要极大的耐心,现在一般人都不愿意学,年轻人学的就更少了。过程中的艰辛也是常人难以体会的,像这个造型过程,一不小心就会削到手。”董德红说。

折扇11.jpg

折扇12.jpg

掌中清玩

      在今天,作为中国文化精神的一个典雅符号,无论是生活实用、舞台表演,还是书画鉴赏,折扇都是不可缺少之物。


      精致大气的折扇,不仅女性可以使用,男性执扇在手更显风雅潇洒。


折扇13.jpg

      和其他文玩一样,除了欣赏之外,折扇还可以在手中进行把玩。经常盘玩能让扇骨变得更具光泽,颜色也会加深,有厚重感。

      而可折叠的设计使折扇更具“可玩性”,将宽敞大气的扇面收为精巧狭长的“一段”,开合间颇有“虚实相生”的妙趣,而开启时的扇形弧面与收起时的狭长立方,又有些“天圆地方”的禅意。

      慢慢地推开大骨,轻摇一阵后再慢慢合上,等一切回归原点时再将扇子合紧,开合间文雅又不失气势。

1.gif

制扇技艺传承人王健示范折扇的打开方式 / 图源网络

2.gif

制扇技艺传承人王健示范折扇的使用方式 / 图源网络


悠悠夏日长,以一把折扇消夏,

开合之间,平添雅兴;

摇摆之间,清风徐来。






手艺资讯 更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