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夫妻”三十载坚守传承

时间:2021-05-08 来源: 廊坊都市报

      脱胎漆器古称夹纻,与北京的景泰蓝、江西的景德镇瓷器并称为中国传统工艺“三宝”。玳瑁器是指用海龟科动物背部鳞甲制成的工艺品器物,寓意祥瑞、健康、长寿,被称为“海金”。无论是制作工序还是艺术价值,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独特性。

      许晓芳和司亚新是一对羡煞旁人的“非遗夫妻”。他们都出生于1970年,跟随同一个师傅学习雕刻,后共同创业,钻研新技法。

      如今,妻子许晓芳是省级非遗脱胎漆器髹饰技艺传承人,丈夫司亚新是市级非遗玳瑁雕刻技艺传承人。从艺30多年来,他们琴瑟和鸣,守护传承着传统技艺,联合创作的脱胎漆器金漆镶嵌作品斩获国内诸多专业奖项。

      近日,记者来到广阳区南尖塔镇南甸村,探访这对“非遗夫妻”的从艺之路。

      因手艺喜结姻缘

      一个开朗直爽,一个儒雅随和,这是许晓芳和司亚新给人的第一印象。虽然二人性格不同,却十分默契。正是传统手艺让他们结缘,并且走到了一起。

      51岁的许晓芳出生于永清县别古庄镇的一户农家,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初中毕业后,她到葛渔城镇一个裘皮大衣厂打工。许晓芳打工期间,正逢后刘武营雕刻厂新厂招工,她激动万分:“我姑姑家在这个村,小时候曾在她家看到过两个核雕作品,便埋下了学手艺的种子。这个厂原先只招本村人。听到招工消息后,我赶紧报了名。”

      参加工作后,许晓芳正式拜师,学习雕刻技艺。上班没多久,16岁的她就展露出艺术才华。

      “原材料需要提前用砂轮打磨,厂子里只有两台,我会提前把所有原材料打磨完毕,别人在排队等待打磨时,我已经做下一步工序了。早晨上班前,我就在家雕一个小时……”许晓芳回忆说。

      有了许晓芳这个榜样,司亚新也努力学习。他认真看书琢磨雕刻技艺,揣度制作技巧、运刀的方式和力度。他思路开阔,创作风格超前,在众多雕刻门类中,以玳瑁雕刻最擅长。

      到了适婚年龄,经人介绍,他们走到了一起。1989年,他们携手步入婚姻殿堂,从同事成为夫妻。

      自立门户跑市场

      结婚后,许晓芳和司亚新的工作方式发生了改变,他们开始领活在家加工,还接触了竹、木、牙、角等材质。

      20世纪90年代初,后刘武营雕刻厂解散。1993年,许晓芳夫妻俩在家中开了一个小作坊,招工人、带徒弟。

      为了增加产品种类,许晓芳想到学习一门新手艺——脱胎漆器髹饰。“脱胎漆器是中国古老传统漆器的重要门类之一,有七八千年历史。北京曾是重要的漆器产区。我在雕刻厂工作时就认识了漆器,从此深深地喜欢上了它。”2001年,许晓芳正式向广阳区南汉村的脱胎漆器髹饰技艺师傅缑文林学习。

      为了让企业更上一层楼,2014年,他们创办了廊坊市珍艺工艺美术品有限公司。夫妻二人一个管设计生产一个跑市场,一边生产角质工艺品,一边钻研玳瑁雕刻和脱胎漆器髹饰这两种技艺。

      2016年,他们的技艺都入选第五批市级非遗名录中。2017年,脱胎漆器髹饰技艺入选第六批省级非遗名录中。

      合创精品得首肯

      在公司的展厅里,一个半米多高的花瓶引人注目。这是许晓芳和司亚新联合创作的脱胎漆器金漆镶嵌作品,名为“千秋瓶”。它倾注了他们的最高技艺,历时8个月才制作完成。

      该作品将“布胎成型”“金漆填描”“玳瑁镶嵌”3种绝活集于一身。瓶身上有12个洞,镶嵌了玳瑁,上面雕刻的蝴蝶均能活动,代表着12个月。蝴蝶上点缀的材料分别为绿松石、红珊瑚、蜜蜡、猛犸象牙,寓意春绿、夏红、秋黄、冬白。“将脱胎漆器和玳瑁雕刻融合在一起,在传承古法的基础上另做创新,这是我的提议。但是在创作中,我们俩没少争执。”

      2006年,两个人试着摸索制作。谈到制作工序,许晓芳介绍,首先是设计造型,要求结构科学,主题突出,布局合理。然后是制作布胎,用血胶把纯棉布层层粘在一起阴干。随后进行髹饰漆胎,再施以数道天然大漆,前后要涂上7遍,每一遍必须窨干。漆上好后再进行描金或者雕填。最后,用各种天然材料进行镶嵌,并以搜、磨、堆等技法制成人物、花鸟等浮雕,镶嵌于漆胎之上。

      在众多镶嵌材料中,玳瑁最为珍贵。说到这里,司亚新打开了话匣子:“玳瑁大致有黑色、深红色、酒红色、黄色。厚度越大,作品的层次感越强。玳瑁雕刻技法中,最具特色的是镂空雕。”

      虽然二人技术炉火纯青,但是创作要克服很多困难,其中包括玳瑁和漆具的贴合度,两种材质既要严丝合缝,又要弧度一致。保持着对手艺的严谨态度,几年间,夫妻二人联合创作了三十多件作品,很多作品在展览、比赛中获奖。2016年8月,获第六届民间工艺美术“乡土奖”金奖;2015年12月,获第十二届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这是我国文艺界的最高奖项。

      创新发展传统非遗

      2014年开始,在廊坊市广阳区残联的配合下,他们开设了两期雕刻学习班培训残疾人,让他们有一技之长,能将手艺传承下去。

      2016年,他们创办廊坊市珍艺职业培训学校,把廊坊非遗的交接棒传递到年轻人手中。如今,公司所在地已经成为河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谈及未来发展,许晓芳表示:“非遗既要保持传统手艺又要创新,这样才能长久。现在我们把非遗元素提炼出来,将现代生活与传统手艺相结合,创新出茶具漆器、筷子、文房四宝雕刻、角雕饰品等百姓常用的文创产品。”从拜师学艺到开班收徒,一路走来,这对夫妻经历了风风雨雨,始终不变的是对非遗的热爱。他们表示,等企业平稳运行后,将集中研发廊坊文创产品,让廊坊非遗走上更广阔的平台。



手艺资讯 更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