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织锦织出新天地

时间:2020-08-20 作者: 宾阳来源: 中国文化传媒网

      “今年第二季,我领到6166元收益金啦!”今年48岁的广西龙州县织娘沈秀荣喜不自禁。

      8月17日,龙州县金龙镇双蒙村板池屯,2020年龙州壮锦“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举行收益发布会。沈秀荣获得本季收益第一名的成绩,第二名的李艳芬、第三名的李美艳,收益金均超过4000元。崇左市委常委、龙州县委书记秦昆到场为织娘们派发收益款。

75岁的李艳芬获得第二名

      据了解,2020年,47名“居家就业”的织娘共领到了广西织绣发展研究会派发的14.7万元收益金,屯里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2016年,在广西文化和旅游厅的支持、广西博物馆的指导和龙州县政府的配合下,广西金壮锦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联合广西壮锦山河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广西织绣发展研究会,自筹资金在板池屯建立了龙州壮锦技艺工坊。全村170多户,参加到“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织锦队伍中就有50多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8户,最大年龄76岁,最小年龄12岁。这些织娘在兼顾农活、照顾家庭的情况下,每天织锦2至4小时,年收入达10000元以上。近年来,该工坊产值不断增长,织锦队伍也在不断壮大,年产值接近80多万元。

      “在家织锦、居家创收”模式,成为村民增收脱贫致富的“金钥匙”。广西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处长周建洪在该收益发布会上表示,龙州壮锦“非遗+扶贫”使就业工坊跟着乡亲走,乡亲跟着扶贫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体现了精准扶贫中的“非遗”力量,形成了“广西经验”。

      2018年6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扶贫办确定支持全国首批十个“非遗+扶贫”就业工坊,龙州壮锦技艺工坊名列其中。

      “我织土布来咯,日子红火过咯!”每天,有“美女村”之称的板池屯不时传来欢快的山歌声,织娘们熟练地投梭、拉扣、踩踏板……伴随着“哐当、哐当”的节奏感和韵律感,经纬交织间,各色棉线最终变成了一幅幅色彩绚丽的美丽壮锦,从过去传统自用产品,到现在走出广西,走出国门。2019年,“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全年纯收益累计31万元,众多贫困户因此获得增收,摆脱贫困。

12岁“小织女”、金龙镇中心小学潘俊欣在织锦

      秦昆表示,“非遗+扶贫”项目,让贫困妇女在家门口进行壮锦技艺培训,实现了居家就业,形成了织锦技艺传承与扶贫工作同步推进的良好局面。

      2019年,广西金壮锦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自筹400万元与国际知名的意大利品牌设计团队、中意文化交流协会共同建立中国广西壮锦品牌运营团队,打造广西壮锦品牌杜纳赫卡(DONNA HECCA),通过在意大利建立中意壮锦设计中心、中国壮锦文化推广中心,把广西壮锦等中国品牌推向欧洲。

      广西织绣发展研究会会长、广西金壮锦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贺卡表示,公司紧扣“设计+市场”这个终端,推行“五个统一”,即统一设计、统一物料、统一培训、统一生产、统一销售,为非遗产品推向市场寻找科学的路径。

领导和嘉宾在探讨交流“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发展前景

      广西博物馆党委书记吴伟峰认为,传统文化需要进行现代表达,壮锦织锦的生产既要有文化内涵,也要有市场发展意识,才能更好地赢得市场,助力织娘增收。

(文中图片均由谢中国拍摄)




手艺资讯 更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