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伏羲陵前,赶一场神奇庙会

时间:2021-06-30 作者: 吴怡来源: 中国手艺网

      编者按:

      为展现各城市的非遗魅力,以艺兴城,以城弘艺,日前,中国手艺网开启了“文旅中国·百城百艺”专题推介征集活动。

      本文作者从2018年开始,踏上了一条寻找民间艺术之旅。行程跨越河南、山西、陕西的许多县城和村庄,涉及剪纸、刺绣、泥塑、面塑、皮影等多个非遗项目。作者在寻访手艺人,记录民艺之美的同时,也重温了中国人特有的乡土记忆,完成了一次自我追溯。

      2018年9月24日,中秋节。今天是我们淮阳之行的最后一日。很幸运,我们赶上了一场庙会。

      除了最为盛大的“二月会(农历二月二至三月三)”,每月的初一、十五,也是人们约定俗成来太昊陵进香的日子。八月十五,又是中秋佳节,想来会更热闹些。昨天傍晚从村里回来时,已有几个外地香客在庙前的广场占好位置,摆上了祭品。

1.png

      一早,我们就往太昊陵赶,锣鼓声远远地钻入耳朵,道路变得拥挤,临街的商铺门口也停了不少车子。广场上,人已经很多了。扛着各式旗帜的朝拜队伍从各个方向赶来,等待进庙上香的人们挤在门口观望,还有很多信众,朝着太昊陵的方向默默祈祷着。

2.png

      数十名中老年舞者手打竹板,肩挑五彩花篮,踩着鼓点,前后跟随,不断变换着队形,这是当地祭祀伏羲的古老巫舞“担经挑”,也称“担花篮”。在淮阳中老年健身娱乐领域,或可与广场舞平分天下。而此刻,在太昊陵前的正式演出,男男女女都为信仰而跳,为祈福而跳,心虔意诚,忘情而投入。

      在舞动的人群附近,有一些特别的祭祀仪式。

8.png

      还有那些铺在地上,等待有缘人走进的,好似星象、道符和八卦数理的神秘图案,直把我们看蒙了。

      大概读懂了画面的玄机,就读懂了创作者的烦恼心结,我眼见着一位阿姨,满腹心事地等了许久,在被一个“有缘人”点化时,瞬间泪流满面。

      作为华夏先祖、人文始祖、八卦祖师的伏羲,是人们寻根溯源、认祖归宗的“第一祖先”,是祈盼生命,祝祷生活的“慈悲神灵”,也是人们认识世界、推演吉凶祸福的“理论导师”。在如此厚重的信仰面前,浅薄无知的我们也唯有恭恭敬敬地做个看热闹的门外汉罢了。

      其实,这几天对泥泥狗的考察我也有类似的感觉。对于它的制作技艺和近几十年的发展历程,每个人都可以给出相同且确切的答案。但它究竟起源何时?当我们发出追问时,往往会从手艺人那里得到一些离奇的传说和可能的猜测,它是为伏羲守陵的陵狗吗?还是女娲抟土造人时流传下来的?是上古时代动物进化过程的真实记录?还是《山海经》中奇禽异兽的另一种表达?历史太久远了,谁也说不清楚。

5.png

      可以确定的是,它依托着伏羲信仰,与太昊陵密不可分。对泥泥狗研究最深的学者,是我们此行从手艺人口中听到最多、说得最亲切的那个名字:“倪宝诚”,河南省群众艺术馆研究员、“民间美术开拓者”。他曾持续数十年、多次走访泥泥狗艺人,和他们兄弟相称,在泥泥狗最没落时,他不断地往村里跑,鼓励人们做下去。甚至有人说,没有倪老师,就没有今天的泥泥狗。

6.png

      就是这样一位令人尊敬的前辈,在对泥泥狗进行了多年考察后,指出泥泥狗具有原始艺术的鲜明特征,纹样中常见的“女阴符号”和人面兽身、两兽交合的造型,是远古时期生殖崇拜和图腾崇拜的体现。我们先前已简单介绍过,这里不再赘述。

      我想说的是,泥泥狗绝不只是哄小孩的“泥玩意儿”,它和它所依托的伏羲信仰一样,蕴藏着人类早期文明的密码,理应恭敬对待,深入探索。我短短几天的行程,仅仅只是打开了这扇门,想要读懂它,还要走进去,走下去。

      离开庙会前,我在虔诚的人群中,发现了几个摆摊的老大娘,面前摆着些自己做的老虎鞋、布鞋、儿童围嘴、鞋垫、坐垫等。我们被一些老虎鞋鞋面吸引住了,各式各样的虎脸绣花上,每只眼睛都是一朵吉祥美丽的花。老大娘挨个介绍着,“这是桃花眼老虎,这个是梅花眼老虎,那个是牡丹花眼老虎,还有石榴花眼老虎……”

7.png

      太有趣了。威猛的老虎在民间艺人浪漫的想象下,都成了“花眉花眼”的小可爱了,甚至还有一头两身的形象,与一身两头的泥泥狗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样美好又富有想象力的民间美术,谁能不爱呢?

      谢谢以一场热闹的庙会为我们送别,再见淮阳,回家过中秋喽!


      文字:特约撰稿 吴怡

      图片:吴怡、李赞

      编辑:知乐

      审校:沐白





手艺资讯 更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