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曲玉双:以面“塑”英雄 心“艺”送战士

时间:2020-05-12 作者: 张目伦来源: 聊城晚报

“五一”前夕,聊城特战救援队收到一份特别的礼物——一个以他们战“疫”场景为创作素材的面塑作品。它的作者是临清市面塑协会会长曲玉双。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抗疫战争中,全国人民以同舟共济、众志成城的坚定信心,以不同的方式同疫情进行顽强斗争。在疫情防控期间,曲玉双通过电视、网络等看到医护人员、志愿者、社区群众等群体坚守在一线同疫情抗争的事迹后深受感动,动手捏出一组战“疫”人物的面塑作品,准备送给聊城、临清的医院及特战救援队、青年突击队等志愿团队,以此来纪念疫情防控时期的感人故事。

  近日,曲玉双向记者讲述了她的“面塑”故事。

  “艺”心一意,捏出一组战“疫”英雄

  疫情发生以来,像大家一样,曲玉双按照社区统一安排,“躲”在家里不出门,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可是,她并没闲着,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疫情的发展及防控情况。

  曲玉双说,看到一幅幅社会各界抗疫的情景后,自己深受感动,作为一个面塑艺人,她就想着为家乡做点什么,后来决定用自己的作品,记录下这个不平凡的春天。于是,她花了近两个月的时间,照着“疫”线人员的特点,捏出五大一小6个面塑作品,以此纪念特殊时期发生在武汉和聊城的战“疫”故事。

  记者看到,作品《众志成城,共抗疫情》塑造了李克强总理赴武汉视察指导工作的场景,表达了在国家正确的领导下,国家领导人协同抗战在一线的逆行者们,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就一定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心。

  作品《特战救援队》塑造了特战救援队多名人员携带器械赴武汉支援的场景,意在向舍小家为大家,积极参加疫情防控阻击战,用实际行动展现出迎难而上、勇挑重担风采的特战救援队员们致敬。

64b551fd4b354167b3346fd1b8e97cd8.jpg

  《最美逆行者》

  作品《最美逆行者》塑造了发现新冠肺炎病患救护车现场救助画面及医护人员会诊的场景,白衣天使们承载着巨大的身体及心理压力,在夜以继日的长时间、高强度工作下,依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坚守岗位,感谢他们守护了大家的健康和安全,向他们伟大且挺拔的身影致敬。

a1618df1c49543cbab44c2c12d180ae6.jpg

  《青年突击队1》

  作品《青年突击队1》塑造了各行各业的青年突击队队员在医院进行疫情防护的场景,表现出防控工作中测量体温、登记签名、劝退走亲访友、提醒市民佩戴口罩及消杀的缩影。

db31853b7447462ab45f7ce51452ad25.jpg

  《青年突击队2》

  作品《青年突击队2》塑造了各行各业的青年突击队队员的高大形象,他们在疫情防控中仿佛是守护人民群众的一道壁垒,而人民群众以成为青年突击队队员为荣,焕发出强烈的积极性。

  作品《疫去春来》则以传统民俗的塑造手法进行创作,表达了对“春暖花开,疫去春来”的美好展望。

  “我在疫情期间基本就是做了这一件事。”曲玉双说,她对每一件作品都进行了认真打磨。比如“青年突击队1”这个作品,测体温人员的动作、志愿者为群众送口罩的神情、消毒器械的外型……她都对着相关照片仔细对比、反复琢磨,并在颜料上做了多次尝试,最终做到既形象又牢固。

  作品完成后,曲玉双将其分别赠送给医院、志愿者等,以表达自己的敬意,有的则放到当地景区,方便市民游客参观。

  “拳”心全意,赋予技艺更多“价值”

  曲玉双的作品有师傅的传授,也有祖辈的风格,作品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其作品最大的有半人多高,最小的像花生一样大,她捏出的人物都有鲜明的特点和复杂华丽的表情。在她工作室的摆架上、桌子上、茶几上、窗台上,到处摆放着她的面塑作品。为何能将人物做得如此逼真,曲玉双说这跟他从小热爱中华传统文化有关。此外,节日、节气、成语、古诗词等也她的创作素材。

  作为一位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981年出生的曲玉双已从事面塑等艺术创作多年,在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方面不断自我革新,并通过整合文化资源、搭建电商平台等方式,致力于文化产业的发展,结合景区等进行高端订制的文创产品深受当地百姓喜欢,12位民间艺术家跟她一起做着“她们喜欢的事情”。她说,技艺变得有价值,才会更加有生命力。为此,她在创作文创产品的同时,也开发了诸多艺术课程,面向社会、融入课堂。

  曲玉双多多处知名学校传授面塑技艺,并开展以非遗文化为主题的课程,受到一致好评。经过这么多年的学习成长,曲玉双获得了不少头衔,也收获了很多荣誉。她是北京面人汤第二代传人董凤岐的入室弟子,是中国民俗文化研究院泥面塑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北京手工艺术协会会员。她自幼酷爱面塑手工艺品,擅长表达古代生活场景,2017年5月参加山东艺术学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结业作品《屈原》被山东艺术学院收藏,2019年10月参加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结业作品《花中君子》被山东省艺术学院收藏。2017年,她参加全国首届“一带一路,中华杯”民俗文化艺术邀请展,荣获“银奖”,2018年参加全国第二届中华杯民俗艺术荣获“金奖”。2019年10月24日,她走进济南大学组织面塑课,与非洲友人共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今年,她创作了抗疫系列公益作品,下一步的重点是完成临清鳌头矶、舍利塔等运河文化的创作。

  “现在想学的人很多,但是年轻人比较少,主要是年轻人没有耐心,吃不了苦。”对于面塑这项手艺的传承,曲玉双有自己的见解。她说,这几年,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重视,应该趁着这个热乎劲儿,让接触面塑的人产生兴趣,主动爱上这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手艺。


手艺资讯 更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