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宝勒德

性别:男

出生年份:年

籍贯:内蒙古自治区

擅长:内蒙古铠甲制作

毕业院校:

学历:

个人简介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黄金锁子甲,风吹色如铁,古代战争的描述似乎都离不开铠甲。说到铠甲,马上让人联想到13世纪纵横世界的蒙古铁骑,他们戴盔披甲,在千军万马中冲锋陷阵。而今,金戈铁马的时代早已成为历史,曾经闪耀的铠甲装备也只现身于银幕与展览。

 

      铠甲作为古代战争的重要装备,记录着怎样的历史信息,又蕴藏着怎样的文明密码?一位叫宝勒德的蒙古族青年,心怀对先祖的崇敬和对手艺的热爱,做起了中国传统铠甲的复原工作。

 

      感悟古人铠甲制作的智慧

 

      宝勒德的工作室设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大盛魁文创园北区,进入不算大的工作室,就见宝勒德伏在工作台边上专注地修理着满是锈迹的铁片,手里传出叮叮当当的敲击声。这里俨然是一个古代的兵器库,头盔、甲衣、护具、弓箭等让人应接不暇。屋里大块的皮革布料原料、各种各样的铜铁配件以及琳琅满目的半成品铠甲堆满各个角落,工作台上放置着大大小小的模型、部件以及成堆的铠甲设计手稿。

 

      做一套铠甲并不容易,其制作工序复杂,涵盖漆艺、皮艺、绘画、雕刻、錾刻、锻打等多项技能。我国古代的铠甲,由于材料、保存上的问题,能完整留存下来的实物很少,只能根据零碎的出土文物来推测研究,史籍上的资料大部分都是粗略的文字记载。宝勒德希望能根据出土文物进行复原,并从中感悟古人铠甲制作技艺中蕴藏的智慧和文化。

 

      在古代,铠甲两个字是分开的,皮为铠,铁为甲。这些零散的甲片如何编织?皮衬如何裁剪?复原铠甲要对其形制、样式进行研究,先画出整体图样,大到整体形制,小到每个花纹,都要严格考证,尽量还原历史真实。首先是修复整理搜集来的一些甲片,这些一指宽的铁片,因为埋藏地下已久,每一块甲片都锈迹斑斑,有些无比坚硬,有些非常脆弱,稍一用力就可能折断。甲片上这些锈斑堵塞的孔洞需逐个清理打通,根据锈蚀情况采取不同的办法精心打磨修复破损的边角。就这样,宝勒德靠最原始的方式,不厌其烦地重复着切割锤砸,感受着古代工匠的匠心。

 

      每件铠甲需甲片1000多片,先将上等的牛皮按人的体型裁切缝制成皮具,再根据铠甲的防护功能需要绘制好这些甲片装订的图案,然后将这些零零散散修复后的甲片用牛皮绳把甲片按着图案固定在上面,这样就初步完成了一件完整的甲衣。牛皮绳要用头层牛皮,加工过的牛皮或是非头层牛皮第一眼看上去比较光鲜,但时间长了会开裂,是不可取的。宝勒德说。

 

      按照铠甲预先设计的图案,宝勒德把甲片一片压一片地重叠码放在上面,用柔韧的皮绳逐个订在甲衣上面,形成环环相扣、片片相连的整体。甲片之间相互叠压1/3,这是来自战争后的总结。铠甲的灵活性和舒适性也相当重要,这种片片相连、承前启后的设计是科学的,从一排至全身,每个方位都非常贴合又不影响行军打仗,无论进攻或是防御,铁甲冰冷的背后,士兵生命的温度依旧。

 

      复原历史 传承文明

 

      相对于甲片部分的编织,皮革部分复原的难度更大,首先要复原它的功能,比如,肩部的皮革裁剪要符合人体运动的弧度,腿裙下方的皮革长度适中才能减少下端晃动时甲片与身体的摩擦,铠甲内增加皮质或棉质的衬里,不仅增加了舒适性,更增加了防御力,这种多层设计对现代防弹衣也产生着巨大影响。

 

      除了考虑这些功能因素的复原,对其更多历史信息的复原也是宝勒德考虑的,每一副铠甲是一件实用的防护用具,也是一件艺术品。一件高等级的铠甲往往会附加一些装饰元素,这些装饰元素附着先民们的民族信仰和审美情趣。不同于纸上书写,每一次刻画和每一次锤砸,只能留下浅浅的印迹,不断反复后,抽象的纹饰图案渐渐清晰。

 

      包括头盔在内的整套铠甲复原后,宝勒德真实感受到蒙古铠甲设计的精巧,功能之上没有多余赘物,而细节上却是丝丝入扣。比如,钵胄(头盔)突出了草原民族的特点,4块铁片要锤锻成贴合头部的弧度,精确的弧度与下方的内衬将受力分散到四周,尽可能减少对主人的伤害;头盔前面有一小帽檐,可以将水流引到外侧,防止影响视线。盔下有皮质的护颈,向前连接形成护喉,设计思想从游牧民族的冬帽而来,既起到了保护人体要害的作用,又保持了颈部活动的灵活性。

 

      “这套铠甲有30多公斤重。宝勒德用力掂了掂刚制作好的铠甲,甲衣虽然锈迹斑斑,却透着寒气。从考据、修整甲片、上色、裁绳、装订甲片直到最后配制服饰护具,这两件铠甲的复原耗时两个月才基本完成。

 

      让宝勒德感叹的是,古代工匠对于人体力学与弧度的精确把握,在对人体重要部位重点保护后,关节处却又活动自如,如此复杂的工艺,竟然能糅合得天衣无缝。

 

      挖掘传承铠甲文化

 

      “80的宝勒德生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从小在牧区长大,对蒙古族的各种民间礼仪非常熟悉,特别是礼仪中用到的独具蒙古族特色的器具,更让他喜欢。2005年,他在呼和浩特开了一家民族工艺品小店,边制作边售卖。2008年,一部反映成吉思汗32代嫡孙女真实生活的纪录电影《斯琴杭茹》开拍在即,邀请宝勒德做道具师,此后,6集纪录片《成吉思汗祭奠》,又将制作道具的重任交给了宝勒德。

 

      2010年,中蒙合作的历史题材电影《成吉思汗十勇士》开拍,宝勒德又担任道具师,他为这部电影制作铠甲30多套,其中主要演员穿着的精装铠甲就有12套,因为没办法看到古代留存下来的铠甲,所以宝勒德只好研究大量的古籍资料。2014年启动拍摄的中美合作3D大片《成吉思汗的宝藏》也聘请宝勒德制作影片中所需的全部蒙古族铠甲道具。

 

      随着宝勒德声名外传,一些喜欢盔甲的朋友也给自己量身定做真人版铠甲,做真人版铠甲费时费力,但这是一个新的方向,我会考虑涉足定制业务,如果能和旅游、文化产业结合起来更好。只有这样,盔甲才能起来,而不是单纯成为装饰物和收藏品。不过,宝勒德最想做的还是能真实还原成吉思汗时代的蒙古族铠甲,铠甲是我们历史和文化的一部分,必须有人去挖掘、传承,而我想做这个人。

 

(源:中国文化报)


手艺资讯 更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