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艺资讯

越来越多游客走进非遗工坊

发布时间:2025-04-29 作者:王添艺 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

d1734bf0-243b-11f0-89dd-79ba9335bc5d.jpg

山西晋中榆社建筑彩绘非遗工坊的师傅正在工作   受访者供图

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时代浪潮下,非遗工坊正逐渐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文旅消费升级的有力引擎。它们以独特的非遗技艺为核心,在守护文化根脉的同时,为游客打造出充满魅力的“诗和远方”。

2024年,现象级游戏《黑神话:悟空》让山西古建“出圈”,晋祠、大同云冈石窟、悬空寺等众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瑰宝,彰显着古代工匠的卓越智慧与高超技艺。山西省晋中市榆社建筑彩绘非遗工坊的成员就是这些古建文物的守护者之一。

榆社建筑彩绘技艺是山西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榆社县古建集团依托这一技艺成立了非遗工坊,致力于培养古建修复人才。工坊成立以来,参与了太谷古城修缮、左权县麻田八路军总部片区提升改造等项目,带动7000余人就业,人均年收入达4万元,年产值超3亿元,43名学员还获得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颁发的高级古建营造师证书,“榆社古建工匠”成为山西当地特色劳务品牌。

工坊的师傅们个个身怀绝技,熟练掌握传统建筑彩绘的技法,从起稿、上色到勾勒,每一道工序都严谨细致。在工坊负责人鹿胜凯看来,古建筑修复不仅是一项工作,更是对历史的尊重和传承,“希望通过自己的双手,让这些古建筑重焕生机,让游客在游览时通过彩绘图案感受到建筑背后的文化内涵。”

在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长山镇新庙村,鼎润文化非遗工坊结合地方资源,走出了一条以打造文化体验空间为亮点的运营新路。

“新庙村坐落在以冬捕闻名的查干湖畔,松花江从这里经过,辽金历史文化、满蒙民族文化、查干湖渔猎文化汇聚于此,文旅资源得天独厚。”前郭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该村自2016年起开展“非遗一体化助力脱贫攻坚”行动,将非遗体验活动纳入乡村旅游建设整体发展,先后打造出非遗活态传承体验中心、非遗工坊等文化体验空间,让曾经的贫困村成为深受游客喜爱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鱼皮画、郭尔罗斯布艺、锡伯族刺绣等非遗项目的制作过程。“以前我们村很少有外地人来,有了这个工坊,游客越来越多,生活也不一样了。”村民何翠萍说,新庙村已成为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倚山人手造生活非遗工坊依托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侗族服饰,采用“手工技艺+文创旅游”的发展模式,将非遗整体性保护与乡村旅游有机融合。

“我们一边做生意一边学手艺,日子过得越来越有滋味。”倚山人手造生活非遗工坊带头人杨成兰介绍,工坊成员有多重身份,既是侗族服饰的传承者、传播者,也是民宿老板、民族歌舞演员、景区工作者,在保护传承侗族服饰的同时,他们积极参与到了旅游产业的各个环节。

与此同时,工坊积极开展非遗研学活动,与各高校、旅行社合作,开拓织染、农耕文化体验等项目,打造非遗研学体验空间。参与非遗相关体验的学员累计达2万余人次,让更多人在享受旅游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触和了解侗族文化。”2023年贵州“村超”期间,工坊更是抓住机遇,参与“村超”相关文创产品的生产销售,借助直播带货等方式,实现经济效益300多万元。

合作热线:

010-65055636

公司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新文化街56号
官方微信
官方小红书
Copyright © 2019 - 京ICP备13037645号-1,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编号11010802016123 , 中传文创投资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