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竹编编织美丽新乡村——记“赤水竹编”第六代传承人杨昌芹

时间:2022-08-22 来源: 遵义日报

  盛夏时节,走进赤水市大同镇民族村,沿途树木郁郁葱葱,河对岸的万亩竹林随风摇曳。来到极竹堂非遗竹编产学研基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栋三层小楼,小楼墙上写着“带学一门技术,带动一批群众,带富一方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这就是杨昌芹的筑梦之地。

  杨昌芹,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赤水竹编”第六代传承人、赤水市牵手竹艺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面对众多“头衔”,杨昌芹谦虚地说:“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竹编工作者,希望更多的人加入竹编传承发展的队伍。”

  “竹编是我的毕生事业”

  1990年,杨昌芹出生于铜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今年32岁,已从事竹编工作15年。

  2007年,杨昌芹在印江民族职业技术学校幼师专业学习。当她来到赤水实习,接触到竹编后,看着一根根竹子在经历刮青、破竹、起篾、染色、煮篾、拉丝、编制等20多道工序,成为精美的竹编工艺产品,杨昌芹很感兴趣,于是向贵州省竹编工艺美术大师陈文兰拜师学习。

  彼时的她成绩优异,已有公立幼儿园向她抛出橄榄枝,但她放弃了铁饭碗,选择从事竹编事业。

  杨昌芹四岁时,父亲去世,母亲张易平含辛茹苦拉扯她们姐妹三人长大。面对她的选择,张易平忧心忡忡:“你一个农村姑娘,稳定的工作不干,将来是要吃苦的。”

  “我学竹编,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即使吃苦也不会有怨言。”杨昌芹说。

  她从最基本的选竹、砍竹、锯竹学起,刚开始掌握不好砍刀的力度,手上留下不少疤。经过多年努力,她终于成长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2012年5月,杨昌芹注册成立了赤水市牵手竹艺发展有限公司,主营竹编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和加工,兼顾文化旅游商品的销售,创立了“极竹堂”竹编品牌,今年预计产值2000多万元。“是竹成就了现在的我,竹编肯定是我的毕生事业。”杨昌芹说。

  “竹编既是文化也是产业”

  在极竹堂非遗竹编产学研基地,竹编水杯、竹编包、竹编首饰、竹编书画等产品琳琅满目。

  “竹编作为非遗项目,既是文化也是产业。”杨昌芹说。

  如今赤水市牵手竹艺发展有限公司有发明专利8项,获授权使用商标27个,公司的竹编产品获得中国编码中心条形码认证和国家级扶贫产品认证等。

  为了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杨昌芹在继承传统竹编技艺的基础上,先后到北京、上海等地美术院校学习,多次赴全国各地参加展销会,了解市场需求,分析产品利弊,不断研发新产品,进行差异化和定制化生产。

  非遗文化产品要走品牌化之路,“品牌和市场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要用品牌去引领市场,用文化提升品牌价值,这样就形成良性循环。”杨昌芹说。

  为了更好树立品牌价值,她“借船出海”,通过与贵州茅台集团、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提升品牌知名度。积极利用“黔货出山”等渠道,实现“赤水竹编”走出贵州、走向全国、面向世界。目前,牵手竹艺公司的产品已远销北美、欧洲等地。

  “让竹编惠及更多群众”

  2012年牵手竹艺公司成立时,公司仅有4人,现有员工100多人,今年预计实现产值2000多万元,惠及脱贫户130户393人,间接带动3000多人从事竹编相关产业。

  “公司成立的初衷就是带动当地留守妇女就业,让她们既能照顾家庭,又有自己的收入。”杨昌芹说。

  在牵手竹艺公司,员工每月工资按计件算,多劳多得、优劳优得,最低收入3000多元,最多的有8000多元。

  “现在在家门口上班,每月可以领到4000多元的工资。”大同镇民族村村民谭光玲高兴地说。过去她丈夫身体不好,她没有外出工作。杨昌芹得知她家的情况后,主动上门邀请她来公司学习竹编。

  “我参与了贵州省竹编工艺标准的起草工作,赤水市委也支持我们公司的品牌商标申请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杨昌芹说。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申请下来后,赤水竹编就能像“湄潭翠芽”那样,只要是赤水本地群众在赤水生产的竹编产品,只要产品达到一定的标准,就能同等使用这个品牌。这有利于让更多百姓不断提高竹编产品的质量,真真正正靠手艺增收致富。

  记者发现,在牵手竹艺公司的27个商标中,虽已有“杨昌芹”命名的商标,但她却很少使用。

  2018年,她带着自己制作的竹编水杯走上全国两会“代表通道”后,竹编市场上不时有人冒充“杨昌芹”的名字,以次充好、鱼目混珠,以假冒伪劣产品牟利,扰乱市场。“我注册‘杨昌芹’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极竹’。”杨昌芹说。

  谈到选择“极竹”作为主商标的原因,杨昌芹表示,她外出考察学习时发现,国内外延续数百年的老品牌大多没有使用人名作为主要的商标,普遍使用的是一些概念性、共识性的名字。

  “竹编是我毕生的事业,希望它能永远传承下去,下一代的竹编艺术传承人,也可以继续使用这些商标。”杨昌芹说。

  她给公司取名为“牵手竹艺”,给品牌命名为“极竹”,寓意是要牵手更多人,大家一起努力把竹编技艺发展到极致。

  “我的终极目标是,通过将竹编产业化、品牌化,用市场养活竹编,用文化提升市场,让竹编惠及更多群众。”对此,杨昌芹信心满满。(赵登银 周俊南)

手艺资讯 更多

官方微信